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同城信息

古城获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2013年11月25日 13:43作者:白雪岩来源:齐鲁晚报

2011年3月,枣庄市启动实施了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两年多来,经过不断地建设、完善,现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久前,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创建运营模式又喜获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奖项,这也是枣庄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化创新项目。

  本报记者 白雪岩 

  2011年3月,枣庄市启动实施了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两年多来,经过不断地建设、完善,现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久前,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创建运营模式又喜获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奖项,这也是枣庄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文化创新项目。

  产业园如何运营 有自己的“道道”

  日前,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公布首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获奖项目的通报》,公布了30项文化创新奖项目,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创建运营模式喜获此项殊荣。

  2011年3月,枣庄市启动实施了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园区位于台儿庄城区东南部,以台儿庄古城为核心,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园区有占地2平方公里的古城核心区,着力打造中华运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有占地1平方公里的大战主题区,着力培育台儿庄大战文化收藏、研究、纪念、展示和相关产业,打造国际知名的二战主题纪念公园。有占地5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聚集区,突出会展博览、文化创意、影视演艺、教育培训等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高地。还有占地10平方公里的湿地休闲度假区,依托运河国家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特色健康休闲体验区。经过多年发展,园区现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在园区发展过程中,我们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点。”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通过打造演艺影视、文化休闲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在古城重建过程中,重点打造“百馆、百庙、百艺、百业”,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促进古城“保护—开发—再保护”的良性循环。

  同时,园区还采用多种渠道、多种融资方式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利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来经营园区产业,成立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园区项目建设,为园区发展搭建了推广与融资平台。另外,园区注重文化旅游与市场的融合,探索形成了城市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枣庄实践”。

  据统计,2012年,园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产值17.6亿元,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达72%,入驻企业达到163家,带动就业3万余人。

  打造“古城、水城、绿城、慢城”

  “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古城、水城、绿城、慢城’定位,在基础配套设施上与其相配套,提升园区环境承载力,促进产业集聚。”台儿庄文化产业园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据介绍,台儿庄古城产业园建设风貌全部遵循古城的建筑风格,另外,建设了和顺老街,与古城内的商业业态相补充,从而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去年启动的小季河、圩沟河水系贯通工程,已经将园区兰祺河、小季河、月河三大水系和园区四大功能区水系连通,乘船即可到达园区每个区域,这也是园区的水乡特色,意在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此外,园区实施园区新增绿化面积2800亩,退耕还湿850亩,着力建设“林在园中、园在林中、生态宜居”的绿色园区。

  目前,依托古城这一平台,园区荣膺的省级以上品牌近20项,其中国家级品牌10多个,并依托这些品牌,成功举办了国家级活动16个。在会展博览产业方面,先后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非博会、第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首届中国年博会等重大会展活动,今年已有古城非博会等100余个会展活动在古城成功举办,会展经济异军突起。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IT”和服务外包园二期完成装修,近期可投入使用;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版权落户园区后,已为83项非遗项目开展了版权登记业务,版权交易中心项目将于年底投入使用;运河文化学院项目,已与山东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办学协议,2012年,依托古城先后接纳“写生团”、“实训团”等10余个、2000多人次。健康养生产业方面,在湿地生态休闲区着手规划包装了健康岛、渔业岛、休闲岛等项目,重点发展中医文化、健康查体、养老养生、疗养休闲等产业,今年4月成功举办了全国河钓大赛,投资7600万元的现代渔业项目正在实施。

  下一步,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将按照“突出龙头带动、强化规划引领、注重配套先行、促进产业集聚”的思路,力争到2015年,形成地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布局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精品不断涌现,市场繁荣有序的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域。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31125/ArticelZ06006FM.htm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