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2014专题 > 信封上的枣庄

信封上的枣庄③:邮资信封绽放古城新活力

2014-12-04 10:41:00来源:大众网作者:孟令洋

  近年来,一种特殊的邮资封——专用邮资图邮资封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它是把普通邮资信封的邮票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专用邮资图案,于方寸间彰显个性,因而更具宣传功能和收藏使用价值。《枣庄·台儿庄古城(2012)》专用邮资图邮资信封使枣庄的城市品牌登上国家邮资凭证,大力宣传了台儿庄古城文化。

2012年9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枣庄·台儿庄古城(2012)》专用邮资图邮资信封一套1枚,面值1.20元。

台儿庄古城邮资图是取材于台儿庄古城运河风景和古城城门相结合的创意设计。 

  见习记者 孟令洋

  近年来,一种特殊的邮资封——专用邮资图邮资封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它是把普通邮资信封的邮票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专用邮资图案,于方寸间彰显个性,因而更具宣传功能和收藏使用价值。2012年9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枣庄·台儿庄古城(2012)》专用邮资图邮资信封,使枣庄的城市品牌登上国家邮资凭证,大力宣传了台儿庄古城文化。小小一枚邮资信封让台儿庄古城绽放出新时代的熠熠光辉。

  《枣庄·台儿庄古城(2012)》专用邮资图邮资信封一套1枚,面值1.20元,信封邮票规格为42x30mm,信封规格为230x120mm。据记者了解,《枣庄·台儿庄古城(2012)》专用邮资图取材于台儿庄古城运河风景和古城城门相结合的创意设计,发行量为200万枚。

  方寸之间,古城风貌绽放出时代活力。《枣庄·台儿庄古城(2012)》专用邮资图邮资信封是邮政行业服务城市对外宣传的又一重要举措,有力的彰显了台儿庄古城的时代魅力,推进了古城旅游文化等产业发展,提升了“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城市文化品味。她像一张旅游门票,让从未到过台儿庄古城的游客可以从信封上感悟古城的沧桑,触摸古城的活力。

  历史上的台儿庄曾是一座秀美的运河古城,被乾隆皇帝赐为“天下第一庄”,1938年毁于战火,2008年恢复重建,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里面,将古运河和大战文化遗址等文化遗产科学地保护修复,再现“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历史繁荣景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休闲目的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薄薄的一枚信封不仅仅承载了古城厚重的历史,更蕴含了运河儿女的时代风貌。在这“活着的运河”中,这小小信封舟楫摇曳,触摸着过去和未来。

  (本文所提及的信封由杨金海先生提供,在此表示特别感谢)

  名词解释:专用邮资图

  专用邮资图是指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批准,允许省、地、市或某具体客户专用的邮资明信片或邮资信封的邮资图案。

  专用邮资图是国家邮政局2001年推出的具有城市、企事业单位、旅游景点特色的定向开发型封、片制作业务,通过这种特殊、专用的邮资图方式,可以诠释一个城市、企事业单位、旅游景点的自然、人文景观,展示经济发展成就,扩大宣传知名度,对于打造品牌和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关阅读: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八种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南北交融、中西合璧,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拥有京杭运河仅存的最后3公里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是京杭运河最后一段活着的运河;城内拥有18个汪塘和7公里的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是名副其实的东方古水城。

  相关阅读:

  信封上的枣庄②:老邮戳见证薛城地名变迁

  一封邮戳完整的实寄封就如一本令人回味无穷的书,让你细细品味的同时,感受其社会大背景和时代的变迁。实寄封对于研究和印证地域行政划分的史实有着重要的作用。近日,集邮爱好者的一枚盖有“临城”邮戳的实寄封佐证了枣庄薛城地名的变迁。

  信封上的枣庄①:老信封承载峄城邮路历史  近日,有集邮爱好者从互联网上拍买到一枚民国时期峄县的信件。这件民国十五年6月19日(公元1926年)峄县邮寄美国的国际平信函件虽然简单,但由于时间跨度大、所承载的文史资料和相关邮政史资料,自有一番岁月痕迹在其中。尤其是从信封背后得知民国时期枣庄与峄县的关系,特别是徐州邮戳提供了当时峄县邮路传递的佐证。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