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 > 枣庄动态

泰康人寿:让保险产品“热”起来

2014年04月18日 12:01作者:来源:大众网

今年2月20日傍晚,泰康人寿在微信朋友圈悄然发布一款以“求关爱”为主题的“微互助”保险产品。该款产品对接一款一年期的保险产品“泰康微互助短期防癌疾病保险”,用户关注"泰康在线"的微信公众账号后,可以通过支付1元购买防癌保险,在加入90天后如初次罹患癌症可启用防癌基金。

  一直以来,尽管消费者对保险的认同度有所提升,但是由于保险的被动需求、服务后置以及专业性太强等诸多特性,保险给消费者的印象仍然有点“冷”。保险这种“冷”的特性,增加了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建立关系的难度,也降低了保险营销和保险销售的成功率。泰康人寿致力于让保险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创新服务增强客户体验,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回归寿险本质,主动拥抱互联网,让保险产品和服务更有趣、更互动、更贴心。极致做产品,极致做服务,让保险这一“冷”产品“热”起来。

  保险也社交 “微互助”搅热微信朋友圈

  今年2月20日傍晚,泰康人寿在微信朋友圈悄然发布一款以“求关爱”为主题的“微互助”保险产品。该款产品对接一款一年期的保险产品“泰康微互助短期防癌疾病保险”,用户关注"泰康在线"的微信公众账号后,可以通过支付1元购买防癌保险,在加入90天后如初次罹患癌症可启用防癌基金。而这一产品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附加了社交属性“求关爱”。用户只要自投保成功日起30天内,将支付成功后生成的“求关爱”保单页面分享到朋友圈或微信群,就可以由朋友为投保人支付1元钱提升保额,其中,18—39岁1元钱可以买1000元保额,40—49岁1元能买300元保额。前者叫“求关爱”,后者则是为给朋友“送关爱”。该产品的投保期限为30天,也就是说,在30天“求爱”期内,用户在自己购买的1000元保障基础上,最多可以获得99位朋友的帮助,最终以100元的保费享受保额为3~10万元的一年期防癌保障。

  作为首款根据微信平台“量身定制”开发的产品,“微互助”极大地突破了传统保险的投保流程、产品设计和营销模式,真正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产品的每一个环节中。它通过微信朋友圈本身就拥有的信任关系,建立起“传播→参与→扩散”的传播链条,使保险所蕴含的“爱”和“分享”的精神在圈子中发挥到极致。而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理念,也是保险的本质和保险价值的回归。

  虽是小范围测试,“微互助”在朋友圈很快就火起来,圈内到处都是“求关爱”的微信分享,短短3天就吸引了近3万人参与。在测试期间,泰康人寿不断根据网友和客户的意见,对产品细节进行修正,呈现了互联网产品“用户参与”的特性。

  拥抱互联网的泰康人寿的发展战略之一。在其董事长兼CEO陈东升看来,互联网未来对保险的冲击会是巨大的。“保险原本是一个销售成本很高的行业,而互联网的销售,它的核心就是降低成本,谁离客户最近,谁最快,本质上它节约成本,而这正是所有商业经营的核心。”早在2000年9月,泰康在线全面开通,这是由泰康人寿投资建设的、业内首家真正实现在线投保的电子商务平台。随着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泰康人寿相继进驻淘宝、当当、京东等电商平台。2013年11月,泰康人寿与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合作,面向700万淘宝卖家推出为之量身定制健康保险计划 “乐业宝”,这是首个针对淘宝网卖家的人身保障计划,泰康人寿也率先实现从投保、支付、理赔到后续服务全过程的在线完成。

  为更好地拥抱互联网,泰康人寿已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建立了创新中心,建立大数据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互联网创新团队。在发布“微互助”产品之前,泰康人寿与微信合作在春节前夕推出首款寿险行业微信保险,开展“微信团保险”活动。使用微信支付1分钱,就可以“抢”到包括50万元飞机意外保障、20万元的火车意外保障及10万元的自驾车意外保障;保障期间为7天。到活动结束,累计销售近12万件。

  “冷”产品 “热”服务

  从本质上来说,保险是金融业,更是服务业,寿险所有的服务都是围绕人的“生老病死”。而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不过就是人的生老病死;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服务有多好,就看离生活有多近。

  要让“冷”产品“热”起来,首先就要让服务“热”起来。

  2013年8到10月,泰康人寿向客户全面推出一项“重大疾病就医绿色服务通道”(以下称“重疾绿通”)服务。这种旨在解决目前“看病难”的服务,受到客户的热捧。在短短的3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泰康人寿个险系统激活“重疾绿通”卡达24.2万张,泰康个险也收获了20亿元保费。

  事实上,“重疾绿通”并不是一项新服务,2009年开始,泰康人寿就推出了“肿瘤绿色服务通道”(以下称“肿瘤绿通”),不过当时服务仅覆盖购买相关健康险和重疾险的客户。“一旦消费者确诊患重大疾病,泰康人寿将帮助客户联系合作的专业医院,安排专家进行诊治;如需住院,则预约住院床位,解决一床难求的问题。同时根据客户就医地点的不同,报销2000元和5000元不等的交通和住宿费。”当年8月,安徽旌德县朱旺村的一位村民成为首位享受此服务的泰康人寿客户。2013年,泰康人寿扩大此服务所覆盖的疾病范围,将“肿瘤绿通”改为“重疾绿通”,并开始将此类服务扩展到公司的其他产品上。在尝到这种“保险产品+实体服务”营销模式的甜头后,今年1月开始,泰康人寿又推出“电话私人医生”的服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23万客户开通了此项服务,泰康人寿也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好的开门红成绩。

  这些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对代理人来说也意义重大。作为联系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重要桥梁,保险公司的很多增值服务都由代理人来落实。甚至有些代理人以自身的资源,提供超值服务来赢得客户。泰康人寿湖北分公司的代理人周丽就曾通过自己的关系,帮助准客户安排就医而成功签单。“我有个准客户,家人生病找不到好的医生,恰好我在省妇幼有认识的人,帮她找到了那个科室的专家,解决了他们的难题,也成功签了单。后来我想,在武汉我个人只能在三家医院找到医生,而‘绿通’在全国有几百家医院可以选择,类似这样的服务要是再多一些,我们卖产品就更容易了。”

  跨界实体经济 定义保险产品新模式

  2013年,互联网金融呼啸而来。阿里巴巴的余额宝,百度的百赚和百发、网易的 “网易理财”、腾讯的微信理财通等,群雄并起引发互联网理财产品之间的连绵大战。战火蔓延,冲击着传统金融业的格局;金融互联网成为不可回避的课题。

  在“以客户为中心、极致做产品”的互联网时代,保险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是客户最渴求保险帮他们实现的?相对于银行、券商和信托机构的产品,保险的优势在哪里?

  泰康人寿“保险产品+实体服务”的新产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2013年,泰康人寿新单价值正增长达12%,这是自2011年开始价值转型以来的最大增幅;个险标准保费创历史新高,电话销售也首次突破10亿大关。在泰康人寿看来,除了“重疾绿通”等服务,建设中的泰康养老社区对业务增长的贡献也居功至伟。

  作为保险业首家获得养老社区试点资格的保险公司,泰康人寿自2007年就开始探索养老社区建设,于2012年4月25日推出中国首个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衔接的综合养老计划,当年6月6日,泰康养老社区北京旗舰店奠基开建,正式开启了泰康养老社区全面建设进程,目前已完成北京、上海、广州、三亚等地区的布局。作为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这一商业模式的创造者和践行者,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将这看作是保险从“虚拟”向“实体”的跨界。按照陈东升的规划,泰康养老社区将集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和终极关怀为一体,打通寿险、养老、健康医疗和资产管理等众多产业。

  从 “重疾绿通”、“电话私人医生”到养老社区,从“虚拟”的保险产品到“实体”服务的“跨界”,泰康人寿实质上是用“保险产品+实体服务”的新模式重新诠释了保险这一无形产品,扩展了保险产品的外延,将保险服务做到了实处,实现了保险价值的回归。

  寿险是“以人为本”的行业。不论是“保险产品+重疾绿通”的新产品形式,还是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向实体经济的“跨界”,或是“微互助—求关爱”的全新社交保险产品模式;在保险的“冷”与“热”之间,都是泰康人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的呈现。而这一系列的探索与创新,泰康人寿离其“让保险更便捷、更实惠”的目标更近了一步。不过,以我国目前保险深度和广度,要赶上发达保险市场中保险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我们已经在路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震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