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 > 保险头条

非上市财险第二集团车险去年全亏损

2014年05月13日 08:59作者:高嵩来源:中国保险报

4月底,各家非上市保险公司2013年度信息披露陆续发布,财产险公司第二集团(中华财险、国寿财险、大地保险、阳光产险、天安保险、太平财险、安邦保险)7家公司均实现盈利。国寿财险则指出,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保费规模逐步扩大造成的最低资本要求持续增加。

  4月底,各家非上市保险公司2013年度信息披露陆续发布,财产险公司第二集团(中华财险、国寿财险、大地保险、阳光产险、天安保险、太平财险、安邦保险)7家公司均实现盈利。但受到行业竞争加剧、零配件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产险行业占比七成的车险承保普遍亏损。

  整体实现盈利

  2013年,财产险第二集团的7家公司整体发展领先于行业,21.8%的平均增速高于行业4.6个百分点。7家公司总体市场份额占财产险行业的19.1%,较上年提升约1个百分点。

  上述7家公司在2013年均实现盈利,其中安邦保险以34.4亿元的净利润成为7家公司中盈利最多的公司,其次为中华财险,实现净利润11.4亿元。

  尽管如此,净利润同比正增长的只有3家,分别是安邦保险、国寿财险和太平财险。对比3家公司的经营数据不难发现,承保及投资两驾马车在3家公司的净利润贡献中发挥了不同的拉动作用。

  数据显示,2013年,太平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08.6亿元,同比增长39.0%;国寿财险实现保费收入318.5亿元,同比增长35.26%。两家公司保费收入增幅远高于行业,也成为7家公司中仅有的保费增速超过30%的公司。

  在投资收益方面,2013年,太平财险、国寿财险两家公司为3.6亿元、12.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8.8%、32.2%,实现了承保与投资的双重拉动。

  相比而言,投资收益对安邦保险的盈利贡献更大。2013年,安邦保险实现投资收益45.3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增152.4%,增速远高于其他几家财险公司,以投资拉动利润的态势明显。

  车险业务全部亏损

  2013年车险行业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多重因素叠加下,车险业务的承保利润进一步被挤压。数据显示,车险业务在7家公司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占比普遍较上年有所下降。7家公司中,国寿财险车险业务占总业务比重最高,达86.73%;其次为天安保险及阳光产险,车险业务占比分别为85.98%及84.17%。7家公司中车险占比不足七成的有两家,为安邦保险及中华财险,分别为67.76%及68.33%。

  2013年,财产险第二集团的7家公司车险业务全面亏损,而2012年只有两家亏损。中华财险、国寿财险、大地保险、太平财险及安邦保险车险业务在2013年分别亏损2.8亿元、3.6亿元、4.9亿元、5627万元及1828万元。阳光产险和天安保险车险业务延续2012年的亏损情况,2013年分别亏损3.98亿元、1.97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车险业务获取成本及理赔成本上升是亏损的重要原因,保险公司在解决理赔时效等方面的投入仍在持续加大,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也使得车险整体赔付率有上升趋势。

  偿付能力2升5降

  截至2013年底,除了安邦保险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增337个百分点至1536%外,另外6家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在160%-170%之间,保持在充足Ⅱ类水平。6家公司中除了太平财险较2012年底小幅增长两个百分点外,其余5家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都有不同程度下滑。

  天安保险在信息披露中表示,该公司2013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2013年4月,公司发行的次级债距离到期不足两年,计入实际资本的资本性负债降为1.72亿元,实际资本本年减少0.86亿元;二是综合收益使实际资本下降2.28亿元;三是自留保费大幅增长,使最低资本要求上升至13.64亿元。

  阳光产险表示,2013年底,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实际资本下降、最低资本上升的叠加。一方面,实际资本较2012年下降2.79亿元。偿付能力口径下本期综合收益为-1.84亿元,2007年发行的次级债在2013年有2亿元转化为认可负债。另一方面,2013年保费较2012年增加,最低资本要求较2012年增加2.91亿元。

  大地保险表示,公司承保业务亏损是偿付能力充足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国寿财险则指出,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保费规模逐步扩大造成的最低资本要求持续增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镇华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