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保险 > 保险头条

“绿色保险”叫好不叫座 不应成为强制险

2014-05-20 10:20:00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分享到

据媒体报道,清远早在2012年就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广东保监局列为全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讯放心保)的12个试点城市之一。可时至今日,清远仅有两家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即俗称的“绿色保险”。

  据媒体报道,清远早在2012年就被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广东保监局列为全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讯放心保)的12个试点城市之一。可时至今日,清远仅有两家企业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即俗称的“绿色保险”。

  其实,“绿色保险”叫好不叫座,清远并非个案。早在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但试行多年来,保费收入与赔付率严重偏低。为了避免“绿色保险”试点乏人问津,广东省在试点期间,原则上全省实施相对统一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和费率,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其进行调整完善,并出台扶持政策,逐步形成企业主动投保的氛围。

  清远自然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去年11月开始,清远制定开展了清远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方案,并成立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共保体,20余家企业被相关部门点名要求购买“绿色保险”。

  很显然,清远早已意识到“绿色保险”叫好不叫座的现实,不得已才采取点名的手法,“建议”20余家企业主动购买。从目前情况来看,被点名的企业似乎并不买账。

  虽然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可“点名购买”的方式却受到业内人士和市民的点赞。在大家看来,购买“绿色保险”大多数都是赢利性较强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有经济实力去购买数额较大的保险金额,而要求每个百姓购买则有些不太切合实际,况且,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件,博弈力量相对薄弱的百姓将难以得到赔偿,因此强制推广“绿色保险”能维护百姓切身利益。

  是否强制“绿色保险”,首先得厘清其频频推广受阻的原因。笔者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由于违规成本较低,加之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企业认为即使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主要由政府埋单,企业仅需承担较低的民事赔偿即可,导致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而从保险公司层面来看,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健全,尤其是责任认定和定损标准不明确,容易出现纠纷,不少保险公司对可能出现的巨大风险有所忌惮,导致企业萌生“保险公司赖账”的担忧。

  从上述分析来看,即便强制企业购买了“绿色保险”,不管是对企业还是普通市民,都未必是一大裨益,获益的大头成了保险公司,这自然与制定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笔者认为,环境污染事件之所以频发,就在于违法成本过低,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往往不了了之,行政处罚也不痛不痒,至于民事赔偿,不仅举证难,常常还遭遇地方官员干扰。

  笔者建议,要真正遏制环境污染事件高发的势头,一方面对于环境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犯罪,同样要加以严惩,另一方面,也要建立责任倒查机制,那些违法为污染企业开绿灯的官员,也要连带追责。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中国经济网。新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镇华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