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生物航煤并试飞成功 系地沟油里炼出航空煤油

    2013-04-25 10:01:00作者: 周皓亮来源:钱江晚报

昨天凌晨5点43分,一架东方航空空客A320型飞机,结束了近85分钟的试飞,平稳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2009年,中国石化开始了生物航煤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在镇海炼化杭州基地改造建成了一套2万吨/年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

  本次试飞,用的是以棕榈油为原料的生物航煤。王燕 梅辽颖 摄

  昨天凌晨5点43分,一架东方航空空客A320型飞机,结束了近85分钟的试飞,平稳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试飞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司副司长徐超群评议。

  一次普通试飞,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因为这架飞机的燃料,有点特殊——它加注的是镇海炼化生产的“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空煤油”。

  这种以餐饮废油、棕榈油、动物脂肪等为原料的航空煤油,在燃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少,也给一般人闻之色变的地沟油找到了一个好去处。

  掌握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我国是第四个

  昨天凌晨5:00,在确认了中石化生物航煤的产品质量、以及对东方航空飞行准备工作进行了严格检查后,中国民用航空局对一架东方航空空客A320型飞机颁发了特许飞行许可。

  5:43,加注了生物航煤的东方航空空客A320型飞机缓缓驶上跑道,飞向蓝天。

  7:08,在批准空域进行了85分钟的技术飞行测试后,飞机平稳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

  “非常满意,动力很足,与传统航煤没区别。”驾驶这架飞机的机长刘志敏评价。

  此前的试验显示,镇海炼化生产的生物航煤,各项指标优于普通航煤,安全性能尤其突出。

  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司徐超群副司长对试飞结果进行了评议:这标志着中国在生物航煤的研发生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

  此前,掌握这项技术的,只有美国、法国、芬兰三个国家。

  去年10月,地沟油里成功炼出航空煤油

  生物航煤,是以餐饮废油(俗称地沟油)、棕榈油、动物脂肪等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它在燃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少。

  2008年起,欧美主要国家陆续开展了生物航空燃料的研发和试验飞行。

  2009年,中国石化开始了生物航煤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在镇海炼化杭州基地改造建成了一套2万吨/年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这是我国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生物航空煤油工业装置。

  去年2月,镇海炼化杭州基地生产出了以棕榈油为原料的第一批生物航煤;去年10月,杭州基地又以餐饮废油为原料,成功生产出第二批生物航煤。

  昨天试飞所用的是以棕榈油为原料制成的,只是其中还含有部分矿物航煤——这是技术人员经过仔细筛选,为生物航煤挑出的“最佳伴侣”。

  两种航煤珠联璧合,才实现了本次的完美飞天。

  而近期,还将进行一场名为“完美飞行”的试飞——由天津直飞到上海,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航煤将成为主角。

  由地沟油炼出来的燃料,表现又将如何,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试飞成功,让生物航煤向商业化又迈进一步

  昨天,镇海炼化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生物燃煤的商业化应用,可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我国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50%的目标提供支撑,同时,也可有效应对欧盟征收航空碳排放税政策。

  而对普通市民来说,生物燃煤大规模使用,可以让地沟油最大限度地发挥功用——从某方面说,这也可能改变地沟油的扭曲走向,减少对普通市民的餐桌威胁。

  此外,生物航煤的投入使用也将大大缓解我国航空煤油行业资源紧缺的压力。目前,我国已成为年消费量近2000万吨的航空燃料消费大国,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

  其实,从2011年起,欧美等主要国家已经开始了生物航煤的商业飞行。而昨天的试飞成功,也标志着我国在生物航煤朝着商业化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通讯员 王燕 梅辽颖

  记者 周皓亮

责任编辑:张永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