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公款频成官员赌博提款机:一镇长挪上亿还赌债

2014-12-03 08:35:00来源:重庆日报作者:

救济穷人的、安置移民的、用来救命的,不管哪一类资金,都敢拿去赌;只要手中有权、笔下管钱,就能快速“提款”当赌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说,公款成为官员赌博“提款机”,核心还是公款管理和使用约束太软、违法违规处罚太轻。

  救济穷人的、安置移民的、用来救命的,不管哪一类资金,都敢拿去赌;只要手中有权、笔下管钱,就能快速“提款”当赌资。

  官员涉赌问题有多严重?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就整治查处党员干部参赌涉赌案件6122起。追逐刺激,谋求暴富,利益输送,参赌致贪……各地频出的公款涉赌案件,更是令人震惊。

  参赌

  “一掷千金” 扶贫款、安置费、医保金统统挪用

  武汉市新洲区民政局原局长张火金挪用公款案,近期在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审理查明,张火金在2008年至2013年担任新洲区民政局局长期间,7次挪用公款共计110.2万元人民币,用于偿还个人赌债。加上受贿等犯罪情节,张火金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3年。

  官员嗜赌成性,挪用公款还债,近年来屡见不鲜。记者梳理发现,官员赌博从打麻将、推牌九、老虎机,到网上赌球、出境赌彩,多种方式样样涉及;移民安置费、工程保证金、土地租金、医保基金,各类公款都敢挪用。

  广东东莞一镇长李为民沉迷“赌海”,债台高筑。为还赌债,采取个人写借条等方式,先后挪用公款上亿元。

  一些地区纪检、检察机关干部介绍,涉赌官员从“小赌”发展到“一掷千金”。输光自身积蓄后,寄希望于借公款作“翻身一搏”,最后挪用的公款如同“滚雪球”,在“赌海”中越陷越深。

  还有的官员借助赌博输钱手段对上级行贿,谋求“官运亨通”。中部地区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当地查处的一位乡镇主要领导,常年与上级领导搓麻将、玩扑克“联络感情”,一把最少输数千元,一晚能“送”出10多万元,这些赌资都来源于乡镇财政资金。

  挪用

  深陷“赌海” 有权就能找到“暗道”

  为何公款频频成为官员赌博的“提款机”?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深陷“赌海”的官员,权力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只要有权,“管人的”“管钱的”总能为挪用公款找到“暗道”。

  武汉市新洲区民政局的内部规定,5000元以上的行政经费都需要经过局党委会研究,小额资金也需层层报批。然而办案机关查出,张火金挪用公款偿还赌债时只需一个电话,就能让财务人员从单位账户中,将十万甚至数十万元转账至指定用户,且财务出纳完全不知道资金的具体用途。

  湖南省一基层街道办事处财政所会计告诉记者,主要领导随意开支财政资金在基层很普遍。往往简单一句“我要用钱”,财政所就得付现或者转账指定数额,之后就只能“祈祷”领导能尽快还款。“倘若不听安排,会计或出纳两三天后肯定就要被调离财务岗位,换上‘听话的’和‘信得过的’。”

  此外,受编制限制,一些机构会计和出纳往往一肩挑,为挪用公款大开“方便之门”。江苏省丰县王沟镇农经中心原主任,利用既是会计又当出纳的便利,填支票、盖印章、取现金都是自己“一条龙”。每次取款用于赌博都不记录,做贼心虚时竟将单位三年的账目烧掉……

  禁赌

  遏公款涉赌之风 加大查处曝光力度

  早在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部门就曾开展过“禁赌风暴”,明确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公款及贪污、受贿资金进行赌博的犯罪嫌疑人,将从重处罚,并参照相关法律进行数罪并罚。

  然而,各类案例警示、规章约束、刑责重罚并未能遏制“官赌”之风。业内人士分析,官员挪用公款参赌,贪欲驱使的同时,普遍心存侥幸,认为挪用公款尽快还款就不构成犯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说,公款成为官员赌博“提款机”,核心还是公款管理和使用约束太软、违法违规处罚太轻。应借助网络技术对资金异动进行预警和查账,及时发现隐患。要把党员干部的工作“八小时外”的圈子和行为纳入党员干部管理,重视涉赌举报,加大查处和曝光力度,将其作为“反四风”的重要范畴加强震慑,遏制公款涉赌之风。(据新华社武汉12月2日专电)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