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干旱加上“高温”枣庄今冬就是这么“任性”
2015-01-28 10:22:00来源:枣庄新闻网
暖冬遇上旱冬,小麦冻死率增高,水库水位下降,流感病毒也开始高发,我市正期待着一场有效的降雪过程。” 不仅如此,市水文部门水资源科给出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全市和市中区的地下水位较去年、历年同期相比也有所下降。 昨日“腊八”,正式进入“五九”。俗语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但市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27日,全市平均气温3℃,较去年同期2.7℃的平均气温,高出了0.3℃,较历年同期0.1℃的平均气温,高出了2.9℃。 今冬的雨雪也是不给力,21日我市迎来了2015年的首场降雨过程,但市气象部门表示,当天全市的平均降水量仅有2.6mm,远远不能满足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填充。 暖冬遇上旱冬,小麦冻死率增高,水库水位下降,流感病毒也开始高发,我市正期待着一场有效的降雪过程。 暖冬致小麦缓生长,麦苗渴死冻死率增多 薛城区张范镇张范一村的村民李老汉这个冬天坐立不安的,今年62岁的他种了两亩多小麦,往年,他家麦苗生长旺盛,一年也能赚上一两千块钱,可是这个冬天,他却犯起了愁。 “今年的冬天太反常,该冷的时候不冷,这都大寒天了,天还这么暖和,我真担心小麦受不了冬天的温暖而减产啊。”大寒节气当天,李老汉站在自家的两亩麦田旁担忧地说,今年他家种植的小麦已经出现了麦苗冻死的情况,“虽然目前麦苗冻死的还不多,不过我还是担心天气这样一直暖下去,地里的小麦会承受不住。” 市农业局农技站的一位专家表示,由于受干旱和暖冬现象的影响,我市麦苗冻死情况并不少见,李老汉的麦苗冻死、枯死率较往年增多也不算个例。“按照小麦的生长习性来看,小麦进入越冬期之后,所需要的水分就不多了,如果这期间小麦的土壤一直保持较为湿润的话,小麦的抗冻能力就会随之增强,相反,如果小麦的土壤比较干燥,其抗冻能力也就随之下降,据我了解,自进入冬季以来,我市几乎就没有有效降水过程,干旱是导致小麦冻死率增多的一大原因。”该专家解释道,“同时,今年的暖冬现象也是小麦冻死率增多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冬季小麦就会停止生长了,可是今年和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我市的气温较同期偏高,容易导致小麦缓慢生长。缓慢生长的小麦一旦遇到冷空气,就很可能导致麦苗枯死、冻死,这样就会影响小麦的产量。” 对于今年冬天小麦出现枯死、冻死的情况,该专家给小麦种植户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对于麦田里出现的麦苗即将枯死、冻死状况,农户可利用天气较为晴好的午后给枯苗喷洒叶面肥,这样可以有效缓解麦苗枯死、冻死情况的发生。其次,对于今冬部分麦苗出现的干渴情况,不建议农户对旱情不算严重的麦苗进行浇水,“如果旱情实在厉害,可以选择在晴暖的午后为小麦进行适度浇水,但是不宜浇水过多,否则很容易加重麦苗的冻死率。” 水位下降明显,来年灌溉或受影响 21日,记者从市水文部门获悉,连日来的干旱天气以及暖冬现象,导致我市五个大中型水库水位下降明显,不仅如此,影响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地下水水位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该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年后还没有有效降水,水库内的蓄水量不足的话,或将对开春的农田灌溉产生一定的影响。 市水文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五大水库,岩马水库蓄水量为308万立方米,马河水库的蓄水量为2960万立方米,户主水库的蓄水量为436万立方米,石嘴子水库的蓄水量为1400万立方米,周村水库的蓄水量为2650万立方米。这五大水库除了石嘴子水库地理位置较特殊,上游水源较充足之外,其他四大水库的水位线都有明显的下降。“我市自去年11月份以来,有效降水少之又少,与往年同期相比,还是比较干旱的。”市水文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如果2月份再没有有效降水的话,水库蓄水量的降低是会影响农田春灌的。” 不仅如此,市水文部门水资源科给出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全市和市中区的地下水位较去年、历年同期相比也有所下降。“1月1日,全市地下水埋深7.22米,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6米,较往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18米,市中区的用水量较大,情况相对比较特殊,今年1月1日,市中区地下水埋深12.03米,较去年同期上升了0.65米,可是较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23米。多日来,我市没有有效降水,虽然地下水位没有有效补给,但目前地下水的情况还是能满足居民用水的。”市水文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虽然旱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但市中区供水总公司调度科负责人表示,短时间内我市现有的自来水地下水水源还是能满足居民用水的。“目前来说,只有渴口的水源地下水下降最为明显,正常的年份,1、2月份,地下水距离地面的距离为35米,今天我特地查看了一下,距离地面的距离竟然达到了48米,这就意味着渴口的水源地下水水位线下降了13米,不过按照目前市中区的地下水情况来看,其他水源地的水位线还没有明显下降,干旱暂时不会影响城区居民用水。”该负责人说。 天暖又干,季节性流感患者增多 今日已是“五九”的第二天,我市却一直没有迎来“寒冬”,这种天气很容易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发生。不仅如此,我市自入冬以来一直没有明显的有效降水,天气持续干燥,也是诱发流行性感冒的主要原因。 21日下午,市中区文化路上的一家医院门诊输液室内聚集了数位正在输液的患者。记者在现场看到,患者以儿童居多。据了解,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流感患者。“每年这个时候几乎都是流感的高发期。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气候更加干燥,又迟迟不见变冷,这种异常的天气很容易导致流感患者的增多。”该医院门诊输液室正在忙碌的护士表示,“平常上午来输液的人比较多,最近这一个月以来,患者比较多,下午来输液的也不少。”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科负责人介绍,每年12月和1月都是流感的高发期,今年也不例外。不过好在今年的流感优势病毒仍以季节性H3N2为主,该负责人提醒患者大可不必惊慌,“据监测,当下正值流感高发期,相对于去年同期来说,流感人数稳中有升,这和今年的气候条件、天气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季节性H3N2流感的预防,该负责人给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平时多喝水;二是生活环境尽量保持通风;三是,在流感的高发期,一些体质较弱的市民要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区域,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流感的发生。 同时,市立三院社区服务中心的高主任也给出了几点建议,针对一些流感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开一些误区。“一些患者患病之后过分迷信打针,认为打针可以让身体快速恢复健康,但季节性流感是不能一味地依赖打针吃抗生素,要增强抵抗力,尽可能地减少打针次数,多喝水,实在不行就吃点中成药,循序渐进地恢复。”高主任建议,“季节性流感多数都是周期性的,对于一些平时体质还可以的人来说,多喝水或者吃点中成药都是能熬过去的,不过对于一些本身体质较弱,抵抗力又比较差的患者,一旦出现季节性流感,不能大意,还是得到正规医院及时就医。” 明日或迎降雪,如有条件可考虑人工增雨雪 市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我市平均气温1.1℃,比历年值偏低1℃,今年1月1日至27日,全市平均气温3℃,较去年同期2.7℃的平均气温,高出了0.3℃,较历年同期0.1℃的平均气温,高出了2.9℃。最为明显的是,本应该“大寒小寒冰上走”的“大寒”当天,其最低气温竟然超过了0℃。 21日,我市迎来2015年首场降雨,但遗憾的是,当天我市平均降雨量仅有2.6mm,虽然这场降雨对连日来的干旱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效果却不是特别明显。接着24日晚到25日白天,我市再次迎来降雨过程,但同样也没有达到有效降雨的程度。 眼下,已经到了“五九”,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寒冷的感觉却迟迟未来,市民们,尤其是农户对下雪的期盼格外强烈。对此,市气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前几日我市已经降了两场雨,但有效降水量却并不达标,“今冬降雨量确实较往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气温也较去年和往年整体偏高,这样的天气状况很不利于人工增雨、增雪的实施,人工增雨雪过程除了人力外还需要‘天公做美’,它要求具备富含水汽的有效云层,才能进行人工增雨或增雪。预计28日晚间到29日白天,我市将迎来入冬以来的首次较大规模的降雪过程,气温也将随之有所降低。如果到时候条件允许,我们会考虑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 http://epaper.632news.com/zzwb/html/2015-01/28/content_37708.htm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田田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