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别样“全家福”③:照片里25位老人的幸福薛城区陶庄镇敬老院院长王雪玉向记者介绍,陶庄镇敬老院始建于1982年,占地6200平方米,院内共有房间89间,院居民室44间,2008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一级敬老院”。“慢慢地和这些老人成为一家人了。你对他好,他对你更好。”谈及在陶庄镇敬老院的工作感受,王雪玉这样说到。 别样“全家福”③:一张“全家福” 25位老人的幸福 编者按: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没有血缘关系,却在生活同一个屋檐下。 他们没有我们平常所说的“家”,却有另外一个“大家”。 即日起,枣庄大众网推出《别样“全家福”》专题策划,将镜头对准敬老院、福利院中的老人、孩子,为他们拍摄一张不一样的“全家福”,讲述他们的故事。 记者 杨文昌 见习记者 孟令洋 2月3日上午,天有点阴。 在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敬老院,25位老人坐在门前,正在拍摄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薛城区陶庄镇敬老院院长王雪玉向记者介绍,陶庄镇敬老院始建于1982年,占地6200平方米,院内共有房间89间,院居民室44间,2008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一级敬老院”。“慢慢地和这些老人成为一家人了。你对他好,他对你更好。”谈及在陶庄镇敬老院的工作感受,王雪玉这样说到。 敬老院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温情,老人们三两成群,或谈笑风生,或闭目养神。多年来,老人们我扶着你,你推着我,就像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他们都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因为他们把这里当做家。”王雪玉向记者介绍。 记者将镜头对准这些老人,去记录他们的生活。 陈玉喜:只要眼还能看清,就还要继续养花 陈玉喜,今年68岁,陶庄镇天齐庙村人。因为患有青光眼,老人的视力不是太好。 “以前在家住时,满院子花。我种的菊花能开100天。”陈玉喜自豪的告诉记者,他养花养了20多年。敬老院门口正在盛开的梅花就是陈玉喜种植的。 陈玉喜每月为老人们理一次发,“眼神不是太好,但是还能给大伙儿理个发。”陈玉喜腼腆的说道:“俺也理不太好。”
候成喜:拾了一棵花就养了起来 候成喜,今年75岁,陶庄镇齐湖村人,在敬老院住了5年。候成喜也喜欢养些花草。 “自从在外面拾了这棵花,就养了起来。”候成喜指着自己养了多年的看樱桃说到。候成喜还养了不少茉莉花。 候成喜的外甥经常来看望他,还时不时送一些木材给敬老院,因为老人们认为用木材做的饭菜香。 于立宽: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个热心人 于立宽,今年72岁,陶庄镇小武穴村人,在敬老院住了2年。于立宽不会说话,却对敬老院大大小小的事总是上心。 “人好”是王雪玉院长对于立宽的评价。只要敬老院有活要干,于立宽都会去帮忙:食堂里磨个菜刀,打扫个院子,劈一劈木材。敬老院里哪位老人的三轮车的车坏了,于立宽也会主动帮忙修一修。
褚庆然:闲不住,就愿意养些小动物 褚庆然,今年60岁,陶庄镇小武穴村人,在敬老院住了10多年。褚庆然在敬老院里养了一些小动物。 “从四十岁起就住这,闲不住,也就愿意养些小动物。”褚庆然给记者介绍,他在敬老院里养了大白兔、鹅,“自己舍不得吃,鹅蛋都攒着给食堂,大家一起吃。” 褚庆然是个勤快的老人,还在敬老院空地里种些蔬菜,葱、菠菜等。 宋丙金:住在这就跟享福一样 宋丙金,今年60岁,陶庄镇前井亭村人,来敬老院住刚刚3年。 宋丙金腿脚不怎么灵便,“现在腿里还有钢板,走路还行”。虽然宋丙金腿上有伤,但是他坚持照顾敬老院里其他年长的老人。只要有老人住院,宋丙金都会去给老人们送饭、照顾他们。 宋丙金认为自己能在敬老院养老很幸运,“住在这就跟享福一样”。 李云萍:视力不好,但地拖得跟镜子样 李云萍记不清自己多大年纪,只知道自己属牛,陶庄镇前西村人。 李云萍视力不好,看不清,上个台阶都靠别人扶着。但是,他自己的床很整齐,水杯等私人物品放的很规整。 在敬老院住了10多年,他很少吸烟。李云萍很爱干净,总是把自己房间里的地拖得跟镜子样。
王传光:年轻时在东北放过羊 王传光,今年50岁,陶庄镇小武穴村人,在敬老院住了11年,患有支气管炎。 王传光以前跟着姐姐在东北住,“在那就是放羊”。2004年,王传光从东北返回薛城老家,“从那时候起,我就住进敬老院”。 王传光患有支气管炎,不能干只能干重活。但他爱干净,就连枕头都盖三层枕巾皮。 谢淘气:智力不太高,只会叫“哥”和“姐” 谢淘气,今年60岁,陶庄镇夏庄村人。因为智力不太高,自从父母过世后谢淘气就住在敬老院。 由于家里姐姐和姐夫关系不好,只要有男性靠近王雪玉院长,谢淘气就“高度紧张”,总以为有人要欺负王雪玉。谢淘气虽然60岁,却像孩子一样总是粘着王雪玉。“他名字是父母起的,我们都习惯叫他‘淘气’。”王雪玉告诉记者,“虽然脑子不太好,但他经常帮助其他老人,也会自己洗衣服。” 胡安良:平时外摆摊修鞋,还会做鞋 胡安良,今年74岁,陶庄镇后井亭村人。打小起腿脚就不太好,胡安良一直坐轮椅。 “修鞋修了50多年了。”胡安良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外摆摊修鞋,“我还经常给人做鞋”。据王雪玉介绍,胡安良老人鞋做得还挺漂亮。 “现在这个轮椅就是民政送过来的。”胡安良说到,他是坐着轮椅来给别人修鞋的。 张元真:三个女儿经常来看望 张元真,今年85岁,陶庄镇唐庄村人。 “现在身体还行,还能帮大家缝缝衣服、补补扣子。”张元真拿着一件外套这么告诉记者。张元真把自己的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即使给别人缝补衣服也叠的板板正正。 王雪玉告诉记者,张元真老人有三个女儿,经常来看望老人。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田田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