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搬迁苏军解放塔林纪念碑而导致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之后,爱沙尼亚从4月底到5月中旬连续遭到大规模网络攻击,政府部门、主要政党、媒体、银行和各大公司的网站都陷入瘫痪。而在西方一片指责俄罗斯发动“网络战”的声音背后,美国空军网络战司令部已经在5月悄然形成战斗力,并将最终升格为一个由四星空军上将领导的一级司令部。
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人体,那么网络就好比是神经系统。网络战就是通过麻痹、瘫痪这个系统的作用,使得国家的战争机器无法运转。美国著名军事预测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其所著的《下一场世界战争》中曾预言: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处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计算机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实际上,这个由不停运动着的0和1组成的庞大数字河流,如今已经成了军队纵横驰骋的又一块新大陆。
2004年10月6日在吉隆坡,来自世界各地的黑客高手在此参加第三届电脑攻防黑客大赛。
爱沙尼亚网络发达却疏于防范
自从爱沙尼亚因搬迁苏军解放塔林纪念碑问题而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之后,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在4月底到5月中旬的短短10多天时间里,接连遭到3波大规模网络攻击,造成全国网络瘫痪。
人口仅140万的爱沙尼亚享有两顶桂冠——网络化最彻底的欧洲国家和网络办公发展最迅猛的欧洲国家。然而拥有发达网络的爱沙尼亚在密集的攻击之下却显得不堪一击。在猛烈的攻击之下,受到攻击的总统府、议会、政府各部、主要政党、媒体、银行和各大公司的网站悉数瘫痪,被迫关闭了与外界的链接,使得爱沙尼亚的互联网成了“局域网”,所造成的具体损失尚在评估之中。
实际上,在爱沙尼亚遭遇网络攻击的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官方网站也在5月3日遭遇了一场空前的黑客攻击。但是由于俄罗斯方面采用了多路数据备份系统和现代化信息防护系统,因此虽然蒙受了一定的损失,但还是成功避免了对网络资源监督的失控,网站没有瘫痪。
指证“开战”有困难
面对持续不断的大规模网络攻击,爱沙尼亚总统、外长、国防部长相继向欧洲各国和北约伙伴紧急求助。目前,北约已经派出顶级的网络恐怖专家前往塔林,协助爱沙尼亚政府调查此事,并且帮助爱沙尼亚政府加强网络安全。不过,北约专家对切实指证俄罗斯向爱沙尼亚发动网络战信心不足。
网络袭击的一个特点是,侵入隐秘性网络的加密性和匿名性使侵入者难以被察觉。对信息和信息系统资源的攻击既可能来自个人或一小撮黑客的自我挑战性行为;也可能是为了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实施的有目标的间谍行为;还有可能是直接以政治目的为动力的行为。显然,很难对上述行为作出仔细的区分。这使得原来意义上区分敌国和盟国的二分法变得难以操作,因为很难知道袭击来自何方,是国家、组织和还是个人。
芬兰网络战专家米科表示,很难证明这次攻击与俄罗斯政府有关。事实上,如果俄罗斯真想对爱沙尼亚发动网络战,那么后果应该会严重得多。
正因如此,尽管北约和欧盟官员私下里认定,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间网络战争”。国际间对于网络战的模糊界定也让爱沙尼亚求助无门。爱沙尼亚国防部长杰克·阿维克索说:“目前,北约还没有将网络攻击定义为军事行动,这意味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第五款集体协防不能生效,也就是说北约不能就爱沙尼亚遭受网络攻击而实施还击。”
爱沙尼亚享有两顶桂冠——网络化最彻底的欧洲国家和网络办公发展最迅猛的欧洲国家,然而爱沙尼亚在密集的攻击之下却显得不堪一击,受到攻击的总统府、议会、政府、银行和各大公司等的网站悉数瘫痪。
网络战是信息时代特有的新战争概念,网络成为网络战争中敌对双方打击和防护的重点目标后,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攻防对象的全新作战形式便应运而生。
23岁大学生制造恶性事件
人们真正关注网络战是始于1988年11月2日,当晚,美国国防部战略C4I系统的计算机主控中心和各级指挥中心相继遭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共约8500台军用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中6000部无法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亿美元。这起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23岁的研究生莫里斯制造的恶性事件,向人们展示了网络战的基本方式和巨大威力。
首次把网络攻击手段引入到战争中并发挥作用的,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将其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上了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在战略空袭前,又用遥控手段激活了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系统的C3I系统失灵。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的规模和效果都有增无减。南联盟使用多种计算机病毒,组织“黑客”实施网络攻击,使北约军队的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北约的一些计算机网络系统曾一度瘫痪。北约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战,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注入南军计算机网络系统,致使南军防空系统陷于瘫痪。
印巴两国黑客“厮杀”
在无休止的巴基斯坦与印度冲突中,网络战袭击在前几年克什米尔地区出现紧张局势很长时间后,一直是两国间主要的“军事行动”。2002年夏天,一个名为“G力量”的巴基斯坦黑客组织侵入了印度国防部网站,并窜改了印度国防部网站,假称印度国防部声称支持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独立,而且在国防部网站上设立色情链接。事件发生以后,印度国防部网络管理员用了8个小时的时间才破解了巴基斯坦黑客离开印度服务器时更改的密码。这就像一个小偷潜入居民房屋,临走却又换了锁,主人反倒要破门而入。2003年元旦,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黑客又以电脑病毒为武器展开激烈的网上“厮杀”,结果殃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台电脑。
美国打造网络战部队
为了应付网络黑客的种种攻击,防止出现“网络‘9·11’事件”,美国今年组建世界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这支部队所有成员的平均智商都在140分以上,因此被媒体戏称为“140部队”。
网络新战士 张 滨 画
美国可谓网络最发达的国家,但美国总统网络安全顾问克拉克曾断言:“美国是最容易受到网络信息攻击的国家。”
据美国2006年发表的一项报告称,美国国防部计算机系统上年度遭到黑客袭击的次数总和达21124次,平均每次抵御攻击耗资150万美元。为对付黑客,美国防部每年要付出300多亿美元的代价,比当年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花费还要多。
为了应付网络黑客的种种攻击,防止出现“网络‘9·11’事件”,布什总统早在2002年就发布了第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组建美军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简称JFCCNW)。该部队已经在今年2月正式编入了作战序列,标志着此前由黑客们进行的“网络游击战”正逐步向未来由正规“网军”部队进行的“网络正规战”演变。这支部队由世界顶级电脑专家和“黑客”组成,其人员组成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其他部门的专家,甚至还可能包括盟国的顶级电脑天才,所有成员的平均智商都在140分以上,因此也被一些媒体戏称为“140部队”。
2006年年底,美国国防部组建了一支全新的部队——网络媒体战部队。网络媒体战部队成员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而且具有深厚的新闻宣传理论知识,他们既是电脑高手,又是出色的“记者”。这支新军将全天候24小时鏖战互联网,“力争纠正错误信息”,使美军对抗“不准确”新闻、引导利己报道的能力大大增强。这是美军继战略“黑客”部队和第67网络战大队之后组建的又一支网络战部队。
今年5月,美国空军组建的第一个网络战司令部也已经形成战斗力。该司令部最终将升格为一个由四星空军上将领导的一级司令部,成为与空中作战司令部、空中机动司令部等其他9个一级司令部平级的单位。按计划,整个美军的网络战部队将于2030年左右组建完毕,全面担负起网络攻防任务,以确保美军拥有全面的信息优势。
网络安全需要民众共同打造
2002年7月13日在美国纽约,一群电脑黑客高手切磋技艺。
今天不单是全球化金融系统在利用网络在世界范围内转移资金、大多数公司把财务记录储存在计算机内;甚至国家的整个军用和民用基础设施都越来越依赖网络。正如美国学者迈克尔·德图佐斯描绘的那样:互联网从两个方面会使政府担忧。一个方面是其影响范围无所不在,趋于无国界。另一个方面是隐秘性,新的加密体制使它极其容易被罪犯和任何被视为“国家敌人”的人所利用。
不管是遭到俄罗斯的“网络战”攻击还是普通的黑客袭击,爱沙尼亚政府机构、媒体、银行和各大公司的网站在这次的网络袭击中悉数瘫痪,再次表明互联网正与国家安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纷纷极力发展自己的网络战部队,除了自身防卫黑客攻击的需要外,明显也是在打造一种威慑力量。但是,网络战手段的特殊性将导致未来战争的“平民化”趋势,广大民众可以大量参与或投身到这场战争中,成为战争的主角。已经发生的诸如美国许多大网站受袭击而使网络系统瘫痪的事实说明,任何人,只要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并拥有一台入网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就能威胁网络的安全。
“9·11”事件之后,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之下,相关企业已同意参与“全球早期预警信息系统”的共同监视系统,这表明一国的网络安全需要民众的共同参与。
群雄逐鹿网络战场
只需轻按一下键盘,就有可能发动一场网络战。
黑客最常使用的攻击手段是计算机病毒。
俄罗斯
打赢“第六代战争”
自2002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以来,俄报刊上出现了一大批关于网络信息战的文章。在俄军看来,网络战“实际上已成为一种变相的突击样式,起到了与火力突击效果相同的作用”,而网络电子战器材,也已成为直接毁伤敌人的强大手段。如今,网络信息战已经被俄军赋予了极高的地位——“第六代战争”。他们认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必须要夺取并掌握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黑客也在世界上具有极高的“声誉”。俄罗斯数学基础教育扎实,具有优良的“黑客”成长土壤。他们可以用相当有限的设备干出令人吃惊的事情,而且,俄罗斯的黑客们都有很强的编程技巧。
印度
软件领先
相对于其他军事强国,印度不但在信息战硬件上加大了投入,而且还充分发挥了自己软件开发水平高的优势来积极准备网络战。印军已同印度科学院、印度技术学院等地方信息技术专业机构进行了技术合作,提高了网络战能力。
目前,印军组建了陆海空三军联合计算机应急分队,并计划征召“黑客”入伍。同时,印军也在位于新德里的陆军总部建立了专门负责网络中心战的网络安全部门,他们还将在所有军区和重要军事部门的总部建立网络安全分部。这些部门将负责审查印军现有网络的安全状况。
为了弥补军方信息技术的不足,充分使用民间资源,印度军方希望私营部门能够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先进技术的开发,减少军队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并希望私营企业在密码技术、芯片技术、操作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战以及网络、数据安全技术上与军方展开合作。
日本
倡导“瘫痪战”
2005年3月18日,韩国外交通商部网站遭到来自日本的黑客攻击,网站首页被迫关闭了数小时,致使该部随后向韩国的驻外使领馆发出了网络恐怖袭击的警告。尽管这是民间的行为,但是从中或许可以推测出日本网络战的可能作战形式。
事实上,在日本2005年~2009年的《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就已明确提出了新的作战理论——“瘫痪战”。
日本防卫厅已经组建了一支由陆海空自卫队计算机专家构成的5000人左右的网络战部队,专门从事网络系统的攻防。该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黑客、反病毒入侵的攻击,同时研制开发可破坏其他国家网络系统的跨国性“网络武器”,它还负责自卫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护、清除病毒、修复程序以及研究网络战的有关战术等等。
以色列
早已大打出手
以色列历来重视网络安全,为了防止阿拉伯黑客对军用电脑的入侵,以色列军方开始为功率强大的计算机配备电脑攻击防御系统,它能够有效地防止陌生邮件和病毒入侵。与此同时,以色列也重视从民间收集科技人才,招募黑客,以组建自己的网络战部队。1998年2月成功侵入美国国防部及海军系统和空军系统的跨国“黑客邦”领袖——以色列青年埃胡德·特南鲍姆,就被以色列军队接受入伍,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从民间被公开应征入伍的“黑客”。
以色列军队可能是除了美军之外网络战实践经验最为丰富的军队,因为在持续不断的中东冲突中,以色列的网络战部队早已同他们的网上对手交了火。
在2006年的黎以冲突中,以色列国防军情报部门的黑客成功地对真主党电视台的直播节目进行了攻击——实况转播中断了,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的漫画像出现在屏幕上,下面打着一串字幕:“你的末日来临了”、“纳斯鲁拉,你灭亡的时间提前了”。 (肖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