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民生

全球豪门继承人大观 文莱败家子掏空国库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中国日报网 编辑:肖辉杰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日前评选出了亚洲十大亿万富豪榜单。 <但这一次人们关心的不是他们有多少身家,而是他们的继承人能否接过企业权杖,延续家族神话。这不仅是亚洲超级富豪面临的困境,更是全球豪门巨贾都无法回避的话题。

      财富“储君”们脚下踩的是金子做的垫脚石,甫一登场就赢得了最大的关注和喝彩,但未来的命运却难以预知。或许,他们将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崛起,迈向巅峰,或许,他们会在财富的光环下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又或许,他们将在自己的天地里闯荡,独自精彩。财阀二世、三世们的经历,不仅折射着家族企业的兴衰荣辱,也与东西方文化在财富传承上的不同理念息息相关。

      “青出于蓝”型

      代表人物:

      IBM第二代小托马斯-沃森

      提起“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没有人能忘记小托马斯·约翰·沃森,作为创始人老托马斯?约翰?沃森的儿子,IBM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了从默默无闻的计算机公司到国际商业巨头的飞跃。小沃森的子承父业堪称完美,他也被认为是美国家族企业中最成功的继承者之一。

      不过,小沃森在青少年时代并没有显露出多少领袖魅力,相反却有滑向纨绔子弟的危险。仗着富豪爸爸庇护,他调皮捣蛋无所顾忌,人称“可怕的汤姆”。他用了六年,换了三所学校才将高中念完。即使是上大学,也完全是依靠双亲向校长施压,才没有被开除。小沃森那时候对父亲一手创立的IBM也没什么好印象,参观工厂让他印象最深刻的竟是呛人的烟雾、噪音以及刺鼻的金属味。进入IBM工作后,他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追逐女人上面,他的风流韵事在公司内也被传得沸沸扬扬。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小沃森脱胎换骨的转折点:他加入了国民警卫队,军队生涯使他摆脱了父亲的阴影。战争结束后,他回到IBM,从基层推销员做起,并轻松完成了全年的销售额度。当小沃森成为IBM第二号人物后,当即对研究机构进行革新。在公司发展方向上实施了根本性的改革。在他的带领下,IBM到上世纪中期已经占领了美国计算机行业约70%的市场。

      1956年5月,老沃森正式将IBM的权力之柄移交给小沃森。父与子握手的镜头出现在《纽约时报》上。这时IBM已是美国排名第37位的大公司。老沃森去世后,IBM在小沃森的领导下更加飞速地发展,并赢得“蓝色巨人”的称号。

      在升任主席兼董事长以后,小托马斯开始了一生中最大的冒险:生产后来闻名世界的“IBM360系统”。这一总共耗时5年、花费数十亿美元的举动被当时的《财富》杂志称为“超级冒险”。 但是后来的发展表明,小沃森的赌博在整个电脑的体系结构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兼容”成为推动电脑产业革命最响亮的口号。

      到1966年底,IBM的工厂制造出了8000台电脑,IBM当年收的入超过40亿美元。小沃森取得了老沃森去世后最辉煌的胜利。1971年,他因病辞去董事长职务,而他任职期间,IBM为股东创造的财富超过了商业史上任何一家公司。

      香港新鸿基集团郭氏三兄弟

      说起香港新鸿基地产集团的郭氏三兄弟,首先要讲到他们的父亲、公司创办人郭得胜先生。从经营洋货买卖起家,到成为现今香港最大的地产企业之一,郭得胜在财力和人力储备上为此后新鸿基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1990年郭得胜因心脏病复发去世时,新鸿基地产的市值已达254亿港元,与1972年上市时相比,增长了63.5倍。

      郭得胜去世后,新鸿基地产掌舵的是接受过精英教育的郭家第二代。担任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老大郭炳湘和担任副主席的老二郭炳江在英国伦敦大学分别获得结构工程学硕士和经营学硕士学位,同样担任副主席的老三郭炳联毕业于剑桥大学,后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郭氏兄弟的顺利接班令公司更上一层楼。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香港乃至亚洲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它的投资方向在相当程度被业内外看作一个地产投资的风向标。除了物业销售和出租,新鸿基集团还积极投入酒店、交通、电讯、金融等多元化经营。

      在郭氏三兄弟联手掌舵下成长为“地产巨无霸”的新鸿基集团让外界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为难得的是,三兄弟从未传出争夺股份或发生冲突的消息。非但如此,三兄弟在发表公司业绩或捐赠慈善基金等处理重大问题时,总是坐在一起认真讨论后再做决定,而且总是一起参加记者招待会。财阀三兄弟如此和睦的秘诀是什么呢?他们认为,这都是从小开始父亲谆谆教导的结果。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