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民生

韦宗峰:老劳模的新时代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枣庄大众网 编辑:枣庄大众网

       

     


        枣庄大众网7月17日讯(通讯员 王超报道)  初夏,暖风宜人。我们一大早就赶到东郭镇农机站,准备采访全国劳动模范韦宗峰。早就听说,他从1973年调任农机站长以来,就没离开过脚下的这片土地。在这里,他挥洒着汗水、奉献着青春;在这里,他走向了滕州,走向了省城,一直走进中南海,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说明意图后,韦老微微一笑说:“我是个老劳模,没什么写头,还是写一下新劳模吧。”在我们一再坚持下,他开口了,说的是大伙的贡献,对自己的成绩却三缄其口。从农机站几位老工人的口中,我们才追寻到韦宗峰那不寻常的人生足迹。
        立德为公,倾力奉献社会
        善待他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境界。韦宗峰遵循的是:守本分,管好自己;靠本事,帮好别人;凭好心,服务身边人。
        韦宗峰在镇农机站工作了25年,从当农机站站长那天起,就给自己定下了终生奉行的人生原则: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有权不乱用,当官不为财;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办;别人求我不谋私,我求人要走正路;对下不收不要,对上不跑不送;生而一身正气,死而清清白白。
        身为农机站一把手,韦宗峰既管机具、管柴油、管供应,又管培训、管修理,还管着农副产品的经营,业务面广量大,在别人眼里,哪一样都是肥差。但他从不以权谋私,不沾公家丝毫便宜,真正做到两袖清风,涓滴归公。他的办公室从没让集体报销过一两茶叶、一盒香烟,也没摆放过沙发茶几等高档用品。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是他花140元钱从废旧市场购置的,一直用到现在的一盏台灯也是他用废旧话筒改装的。1980年初,枣庄市农机局奖给农机站一辆吉普车,可他从未让车接送过一次。一辆破旧的“大金鹿”牌自行车伴随他走过了30多年。他的一位亲戚为了提前用车并减免点运费,买了礼品送到办公室,他不收,亲戚火了,骂他不讲人情、不识抬举。后来,这个亲戚欠站里200元的运费,还是他用工资替其还了账。不少人不解地问他:“你这是图的啥?”他的回答是:“他们来找我办事,看中的是我手中的权力,演的是假亲情、真交易,他们不会做赔本的生意。宁可让人骂我不近人情,也不能让不正之风有可乘之机,更不能让集体利益受到任何损失!”
        因为农机站是全国先进单位,各级领导常来常往。如果赶上吃饭,韦宗峰就诚恳留客,接待等级官商两样:商者饭店就餐,他不陪客;官者伙房吃饭,他交饭票。当时县委书记徐广景同志来过三次,每顿饭都是三两面条和两个鸡蛋,饭票由他替付。徐书记感慨地说:“吃家常便饭,又甜又香,吃得舒坦,感到近乎!”   
        有一年,济南黄河大桥检查站无理查扣了滕州司机颜景新的货车。韦宗峰接到电话后,连夜冒雨赶赴济南。出示了滕州市人大代表证,检查站以他是地方人大代表为由拒之门外,他以被查扣者是滕州人,人大代表有责任替其维权为理由据理力争。结果,黄河大桥检查站不但赔礼道歉放了车,而且还包赔了扣停汽车的损失。他为汽车司机出了气,为“人民代表”称号增了光添了。
        2001年8月,市火化场因污染荆泉水源而欲迁址东郭,从而引发东郭镇七个村的群众集体上访。韦宗峰闻讯后,一面疏散群众,一面走访专家学者、干部群众,并连夜写出了两千多字的建议信,送交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第二天市委常委会决定火化场停建改址。这样既保护了荆泉水,又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群众利益,韦宗峰此举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这些年来,韦宗峰对教育事业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热情。
    1996年,他发现多数校舍由于常年失修变成危房,危及师生安全。除此之外,他还了解到,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需实行小学联村规模办学。但村级没钱投入,政府又不准增加农民负担。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房改造,机不可失,失之有罪,有愧于子孙后代。为此他组织三级人大代表,走村串户,宣传“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办学理念。
        首先在市招待所召开了东郭镇驻城个体工商户会议,韦宗峰苦口婆心地公开“化缘”。市机床厂厂长王怀超当场捐资3万元,开了个好头后,在场的个体工商户也纷纷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一次捐资就达50多万元。之后,他又深入到有危房和需要联合办学的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动员捐资办学。每次演讲后他都先带头捐资500元,一些困难户深受感动,纷纷表态说:“没钱卖血也得向教育献爱心!”
        仅两三年的时间,全镇就先后收到教育捐款80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教学大楼26座。“最好的楼房是学校”成为东郭镇最引人注目的一大景观,从而彻底结束了“黑屋子土台子,坐着一群泥孩子”的历史。全镇256名贫困学生也及时地得到了有效救助。
        常庄办事处8个村联办的育才小学,开学第一年就聘请韦宗峰为名誉校长。当他发现学生中出现厌学、辍学的现象后,就主动与学校商定,在全校开展了“学会做人,立志成才”的“劳模杯”学习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好知识、做社会有用之人的积极性。年底评出的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他自费购置了精致的工艺奖杯,开大会发奖。
      为呼唤真情,在镇团委、教委的协助下,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和几位“老八路”,一起骑自行车到各校巡回演讲,以此净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爱国爱党、勤奋学习的热情。一直到现在,他已演讲2000多场次。外出演讲他给自己定了几条规定:近途骑自行车不坐汽车,远途坐公共汽车不坐专车;下了车就上讲台,下了讲台就上车;在外不吃请,需就餐时,则始终坚持四两水饺两瓣蒜的定例,不要陪餐。在省农机化学校演讲时,校长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感叹地说:“多么希望天下的人都像韦劳模那样啊!”
        立足实际,破解“三农”难题
        韦宗峰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村实际情况了如指掌,在村级组织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费尽了心血。  
        镇驻地的中村曾因两派斗争,多年没建起村级班子。几届党委、政府多次进村整建,每次都是无功而返。最后,党委、政府决定选派他进整顿工作组。带队一进村,就听到了两派恐吓的声音,但他没有因此退缩。他坚持从调查分析、深入说理入手,大会讲,小会说,个别谈,由事入理,寓理于情,深入细致地做两派的思想工作。最后有的党员痛哭流涕,惭愧不已,中村班子顺利整建成功。有的老年人在大街上就要跪下给他磕头,全体村民自发地敲锣打鼓为党委、政府送去了感谢镜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分得零碎,一户多达二三十块地,不便耕种。在国家规定承包地30年不动的前提下,韦宗峰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议,并牵头主持、出车出钱组织村支部书记去北京顺义县参观学习。在没有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全镇进行了大动地,一户土地合并为3-5块,获得了较高的规模效益。全镇无一人因动地上访告状,都说:“没有1990年的大动地,就没有东郭镇种植业调整上的富路”。这一点,省政府曾在《参阅文件》上给予肯定和推广。
        当农业出现徘徊时,韦宗峰及时向枣庄市委写出调查报告,提出了“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奔富路”的建议。县委书记翟文孝当即签发,在枣庄市《工作研究》上加编者按发表。全市的种菜植果产业首先在东郭镇兴起,为东郭镇如今的南菜北果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乡镇的果菜种植开了好头。
        当农业服务组织出现无钱搞服务将要出现站垮人散的关键时刻,他所领导的农机站,首先走上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路子,取得了一定经验后,及时向县委提出了乡镇农业服务部门要走管理、服务、经营三位一体路子的建议,时任县委书记徐广景看到后,当场签发,在滕县《调查研究》上加编者按语专题发表。
        为刹住无理上访之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向市委书记高惠民写出了“抓稳定要管好带头人,严惩害群马”的建议信。高书记当天批示,印发到六大班子及各乡镇党委、市直机关部门参阅学习。
        落红有情,余热温暖他人
       “莫道桑榆晚,红霞正满天”。1998年,韦宗峰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但他却退而不休,依然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挥余热。
        2007年,高中开始实施新课标。当他知道了镇驻地第七中学许多高三学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的情况后,专程赶赴北京,自费请来央视“高考大咨询”主讲专家王燕谋为七中考生作“减压”报告。王燕谋从高考心态讲到应试技巧,从新课标的变化讲到高考样题分析,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针对网络逐步普及的国情,他独辟蹊径,边学边干,完全靠自己建起“劳模吧”,开通了与广大网友交流思想的快捷通道。在《劳模吧宗旨》的帖子中,他写道:“建吧的目的主要是和广大网友交流思想,共同学习,释疑解惑,携手前行;为政府进谏、替群众说话,办一些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劳模吧”建起不久,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有的网友留言说:“读后,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有的网友回复说:“感谢韦劳模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亲情课。”据《大众日报》记者张环泽统计,全国劳模在百度贴吧建起属于自己的“劳模吧”,韦宗峰是第一人。
        2009年大年初一,他给自己的孙子发压岁钱,也不会忘了给本村的三个孤儿每人预备一份。大年初一,在阵阵鞭炮声中,韦宗峰来到失去双亲的王妍妍家中,拿出一个红包交给她,红包上写着:“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不幸失去双亲;送上双百压岁钱,略表爷爷关爱心。”王妍妍接过压岁钱后,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感激地说:“谢谢韦爷爷!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韦宗峰常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纵观他的后半生,虽没有春天的鲜艳,但拥有金秋的辉煌;虽没有朝阳的灿烂,却拥有夕阳的壮观。他发扬“献了青春献白发,为了江山为子孙”的崇高精神,遵循“只要奉献不要索取,只要服务不要报酬,只要辛劳不要享受,只要功德不要名利”的原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精神不死、理想不灭、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人生本质。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