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民生

郝长新:尽责抓教育 履职当代表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 编辑:枣庄大众网

       

        枣庄大众网12月10日讯(通讯员 刘永久  张大军 刘宗利 朱跃 报道)“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更是一种责任。”2007年郝长新同志不负众望,当选为滕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代表,他把这种责任融入到他所深爱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心系教育发展,干事创业,使滨湖的教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2007至2009年度他本人也连续三年被授予滕州市“三等功” 和“滕州市嘉奖”等荣誉称号。
        对上争取跑项目,致力改善校条件
        滨湖镇为原岗头、望庄两个乡镇合并而成,合并之初经济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落后,教育教学环境亟待改善。自06年上任以来就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为落实资金,他不辞劳苦,不厌其烦的向有关部门递交校改申请报告,积极争取市、镇各级支持,先后筹集资金2200余万元,全力实施了校舍改造、三亮三改、校园绿化美化工程,相继对中心中学、望重中学、望重学校、明德小学、腾云第一、第二希望小学及南徐楼小学等7处学校进行改造和新建,新增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为改善学校教学条件,郝主任又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教师图书室,为各学校更新了办公设备,充实内部设施。目前,全镇中小学实验仪器全部达到省级一类标准,中学及学区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并建有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平台,基本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抓好中小学改造的同时,他又将把目光放在学前教育发展上。2008年以来,先后争取资金600万元,按照省级示范园的标准新建了镇中心幼儿园、望重幼儿园、盖村幼儿园和东古回民幼儿园,并充实了内部设施。2009年,镇中心幼儿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全镇的学前教育走在全市的前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滨湖镇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提升、大发展的格局,全镇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以人为本抓改制,着力打造强师资
        滨湖镇现有中小学22处,在岗教师600余人。多年的工作经验让 他明白,只有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公平、有序、科学的竞争和用人机制,才能使大家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整体。在广泛争取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四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与措施,建立了合理的人员交流制度与奖励措施。在干部任用上,排除各种压力,推行公开竞聘,杜绝人情提拔,切实让有能力的优秀者得到了重用。经过公开竞聘,先后有4位教师充实到研训中心,10位青年教师走向了中小学领导岗位。为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他又率先推行了“学区联校”管理模式,和“教师走教”制度,使优质资源得到共享。积极在全镇教育系统中开展“教师读书工程”, 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要订阅研读一本专业书刊,每位教师都要建立两本学习笔记,一本为政治学习笔记,一本为业务学习笔记,大兴学习之风。让广大教师及时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新方法,引导教师确立新的课程观和学生观,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2008年度镇教委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师队伍建设优秀教委办”。
        建言献策履职责,乐做群众代言人
        当选为滕州市人大代表,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宪法、代表法、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掌握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职责,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建言献策,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做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一次,他检查双井希望小学工作时,了解到古村到双井的路段一直没有资金修整,路面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给当地群众出行和学生上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他记在心里,多次到附近村庄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在参加人大会议时提交了修建双井公路的建议,并不断到有关部门疾呼,最终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009年市委市政府将修建至双井的公路项目列为全市十大民心工程,并于09年7月底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他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他一有时间就深入到各校,检查各校安全工作,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为加强学校安保工作,今年争取专项资金20余万元为各校配备了安保器械,配齐了学校专职安保人员,多次联合有关部门治理了学校周边环境,清理了校内小卖部,保证了学校师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全镇由6处学校分别被评为枣庄市和滕州市“平安和谐校园”。
        面对滕州市滨湖镇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他看的非常平淡,他常这样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市、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与全镇全体教职员工的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我仅仅是履行了一名党员、一名代表的职责”。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