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中国研究生院排行榜发布 中科院北大清华居前三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 编辑:曲涛

       

      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发布

      中科院北大清华名列前三

      本报记者 李涛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06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进入排行榜前10名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

      这是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连续第二年推出研究生院排行榜。此次评价依然沿用2005年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是办学资源、教学与科研产出、质量与学术影响。

      负责此次研究项目的邱均平教授介绍,这是目前国内最详细、排行榜最多的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评价对象包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共4个国家级科学院研究生院,同时覆盖478所普通高校,具体包括普通高校研究生院52个(不含3所军事院校),大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处、部、办公室、中心等)426所。

      整个评价报告涵盖了8个角度452个排行榜。

      按地区排行,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竞争力排行榜前10名分别为北京、江苏、上海、湖北、陕西、广东、辽宁、浙江、山东、四川。

      按高校排行,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含分省、分类型排名)前10名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按11大学科门类排行,北京大学把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等五大学科门类的第一揽入囊中。经济学和法学的桂冠被中国人民大学摘得。此外,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清华大学的工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以及武汉大学的管理学分别占据本学科门类的榜首位置。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80个一级学科,此次排行榜共涉及6631个(次)培养单位,囊括了所有的相关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前10名分别为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的前10名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数学前10名为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

      心理学的前10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邱均平介绍,今年的评价报告首次按368个研究生专业研发了相应的排行榜,涉及到18331个(次)培养单位。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前10名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

      应用数学专业的前10名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新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10名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前10名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邱均平介绍,2006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第十批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及学科。此次评价已把这一批新增的高校及学科,纳入评价体系。

      对国务院学位办设置的368个专业——不含一级学科下各单位自设的专业的评价,更是该中心首次完成的课题。

      邱均平认为,这为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单位、政府管理部门、研究人员、教师和考生,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份全面、系统、详细的评价报告。在满足社会信息需求,改革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提高培养质量,促进高校之间的竞争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