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外国人擅闯楼兰古城 随意踩踏无人管(图)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赵永刚

       

    楼兰古城内的垃圾,没有得到及时的回收和处理。
    楼兰古城内的垃圾,没有得到及时的回收和处理。
     
    楼兰古城内随处可见散落的陶瓷片。
    楼兰古城内随处可见散落的陶瓷片。

      本报记者 赵亚辉摄

      核心提示

      在进行“横穿罗布泊科学考察”时,记者在楼兰古城意外地遇到了一批外国游客,他们没有进入罗布泊地区的相关手续,若羌县文体局却擅自收费任由他们进入楼兰古城。记者发现,楼兰古城管理十分混乱,工作人员对游客的参观放任自流。

      冒充石油物探工作人员,12名外国人擅闯楼兰古城

      10月22日下午5点钟左右,记者来到罗布泊湖心地区距离楼兰古城约30公里的若羌县文体局楼兰文物保护站关卡。
     
     


      这个关卡是通向楼兰古城的必经之路,有两名工作人员在此驻守。

      记者正在与工作人员说话的时候,有4辆大型“奔驰”卡车从远处行驶过来,车是新疆牌照,上面写着“东方物探”的字样。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是石油物探的车,“他们是提前联系好的,要进行勘察”。

      记者偶然发现,从车上下来的几个人说的是外语。记者上前用英语询问,几个外国人非常紧张,不愿意和记者说话。

      记者立刻向保护站工作人员询问,外国人怎会成了石油物探工作人员?这名工作人员无言以对,后来又说是县文体局孟捍高局长同意这些外国人进入古城的。

      他立刻通过卫星电话和孟捍高联系,孟在电话中明确表示放行这些外国游客。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12个外国人分4组乘坐4辆大卡车,每组有2名中国人陪同(包括司机)。

      据了解,陪同外国游客的是新疆乌鲁木齐一家旅行社,他们带领这些外国游客于5天前进入罗布泊地区,已经考察了不少地方,预计还会在罗布泊地区考察3天左右。

      “只要每个人给县文体局交1万元,文体局就同意我们进去”

      旅行社负责人承认,“我们没有手续。只要每个人给县文体局交1万元,文体局就同意我们进去。过去几年,都是这么做的,去年我们就组织过几批,都是外国人,今年这是第一批。钱交给他了,我们就可以进去。”

      该负责人说,“我们知道带外国人进来是不合法的,但是反正有县文体局批准,而且外国人愿意付大价钱来,我们也是做生意。我们已经和孟捍高局长合作过不少次了,彼此都很熟悉了。”

      10月24日,记者在若羌县城采访了孟捍高。他承认是他同意那些外国人进入楼兰的,但是进罗布泊的手续并不归他管,应该由旅行社自行办好,和县文体局没有关系。他还承认,外国人每人交纳了1万元“文物保护费”。

      他说,这种做法也是多年形成的“一种惯例”,“县财政这么紧张,没有钱来保护文物,上面拨下来的费用也很少,楼兰古城地处无人区,我们要安排人看守和保护,费用很高,只能自己想些办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保护站曾经设在古城里,但后来搬到了距离古城约30公里的简易公路上,变成了两个相距18公里守着不同方向公路的卡子,而古城内则再没有守卫人员。

      现场工作人员也承认,其实徒步前往楼兰古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但开车就必须经过设在此处的两个文物保护站。

      带领外国人的导游告诉记者,“这个文物保护站就是专门收钱的卡子,我们来过这里很多次,都是给钱进去,进去以后也没人会管你。”

      记者问保护站工作人员:“你们的职责是什么?”他回答:“来人的时候向县文体局孟局长电话汇报,他同意放行就放行,他说要收钱就收钱。”

      “那收多少钱呢?”“那也不一定,孟局长说了算,他说多少就收多少。”

      孟捍高也承认,这些守护站的人员素质都不高,主要是临时工,没有经过相关培训,“那种地方很艰苦,大学生不愿意去,找个人守着不容易。说白了,那里的人唯一的作用就是通风报信”。

      孟捍高还说,保护站搬走也是因为要保护附近另外的古墓,“楼兰遗址里也没什么东西了”!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