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枣庄7月16日讯(通讯员 刘虎报道) 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坚持走“以工富农、以城带农、以农养农”的工作路子,积极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稳固第一产业,壮大第二产业,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以工富农,发展工业经济,打通农民增收渠道。以纺织工业园为依托、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集中力量新上技改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民营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目前,全镇已形成轻纺、建材、焦电、矿业、新型材料五大支柱产业十几个门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家,全镇企业总量发展到128家,共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9000余人。2008年,联丰焦电60万吨捣固焦生产线全部投产达效、余热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枣庄纺织工业园、滨河公寓现实现集中供热;日处理5000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产;泉头集团日产5000吨水泥干法旋窑破土动工;金正公司将全面转入地下开采;枣东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即将完工。全镇形成了资源紧密配套、产业相互支撑、企业良性发展的格局,为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载体,培植了一批新的经济支柱。2007年全镇完成GDP9.1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38元,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全镇经济综合实力得以快速提升。
二是以城带农,发展第三产业,构筑农民增收载体。该镇坚持把园区、市场作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主阵地,大力实施集团带动战略。累计投资4.2亿,全力推进镇驻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房开发。随着滨河农民公寓、税郭商贸物流中心、东方商贸园、大型综合农贸市场的相继投入使用,将极大促进该镇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村村通公交里程90.9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累计完成了12个村集中连片供水和2个村单村供水,解决了4799户、16719人的吃水问题,完成了东北村等7个市级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全镇推广一池三改生态工程,发展市级沼气示范户5个,示范户476户,新建沼气池751个,使村民能源结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为发展农村经济创造条件。
三是以农养农,发展农业经济,挖掘农民增收潜力。该镇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以基地建设为重点,依靠“支部+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先后成立了东北村养殖协会、镇农资技术服务协会、老茂生猪产销合作社等6个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政府牵头、强强联合,全镇蔬菜专业村发展到6个,林果专业村发展到5个,养殖专业村发展到7个,运输专业村发展到8个,培植优质粮种植面积4万亩,高油、粮饲兼用型玉米种植面积0.8万亩;无公害花生基地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优质花生1000万斤,完成无公害花生产地产品认定及“花古泉”牌绿色商标注册;建成面积12万平方米,年产各类食用菌1000余吨,总产值达到800余万元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依托池田藕基地形成了新型观光农业,发展规模养殖专业户84家,大型畜禽饲养小区3个,引进畜禽良种20余种,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肉蛋奶年产量达到2.11万吨。巩固了农业基础,稳定了农业地位,带动了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