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枣庄市农信社“贷”动春耕 助力农民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 编辑:张秋峰

           大众网枣庄2月13日讯(通讯员 闵高峻) 人勤春来早,春节刚过,薛城区大大小小的农资市场就热闹起来了,前来咨询技术、购买农资的农民络绎不绝。他们要赶早购买种子化肥等物资,为春耕生产做好准备,红红火火的备耕热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
        访友不忘农耕
        连日来,枣庄市不少农民在走亲访友时,不忘逛逛农资门市,看看行情,买一些种子、化肥等农资,忙起备耕的事来。
        笔者在薛城区农资销售点看到,前来选购农资的农民肩挨着肩,挤在农资摊点前问来问去,销售点的工作人员耐心向农民推荐着各类种子。薛城农资站工作人员李彬告诉记者:“这几天来的农民挺多的,但主要还是来咨询,买的少,现在各乡镇各村子都有了农资销售点,农民购买很方便。来这是为了看看有什么新品种,了解了解,到了清明前后,买的人就多了。”
        在农资销售点,我们恰巧遇到了前来购买农资的村民黄鹏飞,“我种了8亩多田土的蔬菜,去年收入了6万多元。眼看就开春了,我还想扩大种植规模,从信用社刚贷了4万元,正好趁此机会抓紧时间备点农资。晚了抢不上,就赶了个早集,买来农资备春耕。”他神采奕奕和我们交流着。
        购农机忙备耕
        “信用社提前给我们贷款,让我们早点准备好购买春耕种子的资金,天一暖和,我就的抓紧播种”。在峄城区村民刘国栋乐呵呵地说。
        笔者在农机市场了解到,为及早做好春耕生产准备,每天都有大批农民前来选购产品,将一台台农机买回家。“2012年农机销售的特点是信用社及早发放贷款,农民资金足选购农机热情高,动手早,主要选购名优和科技含量高的产品。2012年,春节刚过,农民需求高涨,农机市场内的多家农机经销商根据农民的需求,及时从生产厂家进货,备足了货源”。农机站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目前,播种机和多功能精量播种机就销售近千台,拖拉机、整地机等农机销售也十分火爆。
        在农机市场,笔者恰巧遇到刚从信用社贷款的农户陈如意说,我准备买一台联合整地(机),它灭茬、起垄一次整形、旋耕一条龙完成,通过三个步骤,作业一块完成,深受老百姓欢迎。据介绍,目前,信用社发放资金支持农民购买农机19245台,极大满足了农民的需求。
        信用社“给力”最有用
        “起初,不打算再扩大种植规模,但看到农信社对春耕备耕的农民提供了很多好政策,我还是想尝试一下”滕州洪绪镇村民肖证友高兴的说着。
        枣庄市农信社把支持春耕工作作为信贷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辖区内实际,积极组织开展“走百村、进千户”活动,及时下发了积极做好支持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组织100多名客户经理深入农户、田间地头摸底调查,坚持“三配合”工作方法,即与村组干部配合、与乡镇主管领导配合、与农资经销商配合,全面了解各个村组的春耕备耕和农业资金需求,掌握今年农民春耕信贷资金需求变化情况,收集农户对改进支农服务工作的意见及建议,为春耕生产贷款投放掌握第一手资料。积极测算出春耕生产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及时拟定出2012年“三农”资金需求表、贷款投向计划表,将支持春耕备耕工作的任务细化、量化,以便合理安排,筹措支农信贷资金。大力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坚持“核定限额、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原则,注重支持实效。积极采取小额信用、担保、抵押、质押等多种贷款方式,满足不同生产规模农民的个性化需求,解决农民的“贷款难”的问题。特别是对已建立经济档案、发放贷款证的农户,适当提高小额农户贷款额度,整合贷款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农户在核定限额内资金需求的“随用随贷”。另一方面,在全力支持传统粮食、果品、蔬菜生产的基础上,把种植专业村和专业户、农业龙头企业的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重点,增加信贷资金投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全面推行“阳光快车道”服务方式。设立贷款发放专柜,优化营业间服务环境,延长服务时间,确保了贷款的及时发放。同时,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加大吉卡宣传力度,开展员工资金组织竞赛活动,大力筹集资金,确保支农资金无缺口。积极采取“致农民朋友一封公开信”等形式,公开宣传农村信用社新一年的支农政策,欢迎广大农户到信用社办理各种业务。对村干部、农事企业等服务对象进行培训,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扩大服务对象的知情权。开展“大走访”活动,对市、县两级农村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进行走访,征求意见,监督信用社和信贷人员是否有违规行为,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质量,树立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
        截至目前,全市共累计发放贷款2.12亿元,支持全市28112农户购买肥料2.5万吨、地膜60.3万公斤、种子4.5万吨,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