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二胎放开催热“高龄追生” 伦理隐患多需谨慎
2014年05月07日 16:09作者:来源:燕赵都市报
随着各地放开单独两孩政策,许多家庭重启生育计划,一些有意愿生两孩的父母由于年龄偏大,呈现“高龄追生”现象,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值得关注。根据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统计,2011年前,该院新生儿分娩人次都在1万以下;2011年,新生儿分娩人次达到1.5万,一下上涨了50%;2012年,新生儿分娩人次超过1.9万。 随着各地放开单独两孩政策,许多家庭重启生育计划,一些有意愿生两孩的父母由于年龄偏大,呈现“高龄追生”现象,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值得关注。 现象:“单独两孩”催热“试管婴儿” 时值五一小长假,下午2点半,记者来到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已有20多人排队等候。 合肥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副主任洪名云说:“以前来我们医院做试管婴儿的一个月才碰到几例,单独两孩放开后,仅我接待的咨询两孩试管婴儿的就超过20例了。”安医大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主治医师邢琼称,一些40多岁的高龄妇女追生两孩,她们自然受孕的几率要比年轻女性低,因此很多人都选择试管婴儿。 安医大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医师陈蓓丽介绍,为了确保成功率,做试管婴儿时往往会培育出几个胚胎,多余的胚胎如不愿销毁的便会冷冻起来。“如果这些家庭符合两孩政策,是可以唤醒之前冷冻的胚胎再进行产子的。” 医学专家介绍,目前想做试管婴儿的两孩家庭一般年龄偏大,集中在35~40岁左右。 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由于政策刚放开,咨询和申请的人较多,预计“单独两孩”生育的高峰期将在近两年出现,其中不乏“高龄追生”的情况。 风险:“高龄追生”对母婴带来风险 试管婴儿技术专家告诉记者,高龄追生的成功率比一般的要低,对于母婴本身也会带来风险,不应过分迷信和依赖试管婴儿,应当谨慎考虑。“事实上,35岁以上的女性做试管婴儿就属于高风险,不仅会增加婴儿的健康隐患,也会给孕妇带来风险。”洪名云说。 试管婴儿技术在医学上称之为辅助生殖技术,医学术语称ART,是帮助不孕夫妇达到生育目的的技术,包括胚胎移植、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鲜胚移植和冻融胚胎移等。安徽多家三甲医院的试管婴儿成功率在 50%~60%。“高龄追生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会降低10%~20%,尤其头胎剖腹产子的女性,再次怀孕时原有手术疤痕会使子宫破裂的风险增大。”陈蓓丽告诉记者,她们一般会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谨慎考虑。 洪名云表示,高龄生育试管婴儿的,由于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佳,在妊娠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对孕妇本身伤害很大。 此外,高龄追生的试管婴儿缺陷率也会相对较高,为确保婴儿的健康,医生将配好的卵子、精子所形成的胚胎移植到产妇子宫内后,会定期进行疾病筛查。实际案例中,专家发现高龄产妇孕育的婴儿得唐氏综合症的几率明显升高。 伦理:性别要求和借卵生子有悖伦理 “试管婴儿”,这种通过医学技术影响自然的生育过程,在伦理方面一直备受争议。记者采访的多名业内专家均表示,伦理问题是试管婴儿过程中极力避免的,但仍然会碰到许多伦理尴尬。“很多两孩家庭来咨询的时候就明确要求,要再生一个男孩或者女孩,要求我们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帮他们完成。”邢琼发现,两孩家庭对于试管婴儿的性别要求非常普遍。“事实上,只有在某些疾病只会遗传男孩或者女孩的情况下,出于健康考虑,才会对胚胎进行性别选择。”邢琼坦言,“很多家庭选择试管婴儿带有性别选择目的,实际上是有悖伦理道德的。” 由试管婴儿技术产生的遗传学上的父母和社会学上的父母差异,也使得试管婴儿的伦理问题倍感尴尬。今年43岁的陈女士因为卵巢功能衰竭无法再与丈夫的精子配对产生胚胎,医生表示如果想要生育,只能“借卵生子”。 陈蓓丽表示,“借卵生子”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有女性在相关手术中还有多余的卵子(20个以上),经过本人同意才能合法捐赠,其次捐、受双方都不能碰面和获取对方信息;此外,一名女性不能捐赠多个卵子以防后代近亲结婚。“像姐妹捐赠这种是明确禁止的,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伦理问题。” 洪名云介绍,一些没有经过批准就做试管婴儿的诊所,为了商业利益会存在滥用卵子、贩卖卵子和胚胎等现象,这都会造成以后的伦理隐患。 (据新华社) 延伸阅读 “床位紧张、月嫂难求、职场压力” 想生两孩不容易 各地“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虽然舆论一片叫好,但是一些打算要两孩的家庭,却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顾虑。 妇产科“一床难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各大医院妇产科“一床难求”。业内人士表示,据此前相关统计,本轮生育高峰将持续到2017年,“单独两孩”放开后,高峰持续到何时就不好说了。 根据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统计,2011年前,该院新生儿分娩人次都在1万以下;2011年,新生儿分娩人次达到1.5万,一下上涨了50%;2012年,新生儿分娩人次超过1.9万。2013年同比依然是增长。由于分娩量过高,该院产科住院部的走廊加床常年都有人。为给更多产妇腾挪床位,该院去年不得不进一步压缩床位利用周期,一张床位的周转期不超过6天。 江苏省卫生厅厅长王咏红表示,卫生系统要充分估量“单独两孩”政策给医疗保健服务、健康管理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 好月嫂高薪难求 随着两孩政策放开,家政市场上的“月嫂”越来越抢手,很多家庭都提前预订“金牌月嫂”。 今年39岁的夏新红进入月嫂这个行业有6年了,现在是合肥新红家政母婴护理部的负责人,她原本就是业内小有名气的“金牌月嫂”,今年更是成为许多家庭争抢预约的对象,全年的“档期”几乎排满。 “像我现在的服务26天的收费是6000元,二胎家庭都是能够接受的。”夏新红说。 “五六千块钱肯定出得起,但要找到一个专业靠谱的‘月嫂’真不容易。”安徽庐江市民小李正在为找月嫂发愁。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一些三四线小城市和县城,有专业资质的育婴从业人员较少,很多打着“月嫂”头衔的都是普通的保姆。 职业女性“生两孩”很纠结 今年34岁的汪琴是合肥某社区的妇联主任,自从单独两孩政策放开后,她陷入了纠结:要不要生二胎?汪女士担心,如果要两孩,势必会对她的工作产生影响。“要工作上的发展还是家庭上的和谐,对我来说是个单选题。”汪琴显得有些苦恼。 记者采访了解到,职业女性在“生两孩”上犹豫不决,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上幼儿园,这期间母亲将大量甚至全部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和家庭,普通女性从22岁大学毕业到55岁退休,最多工作33年,如果生两个孩子,不仅工作年限大打折扣,精力上也不够投入,很多女性不能不考虑职场的竞争压力。 记者采访了解到,合肥市总工会曾经针对《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颁布进行过宣传,宣传过程中,仍发现许多无法享有女性权益的女职工,女职工因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三期”权利受侵害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时有发生。 相关链接 “单独两孩”加剧助产士缺口 随着“单独两孩”政策在全国陆续落地,近几年将迎来人口生育小高峰。同时,助产士正面临严重的缺口,这与我国将要面临的高峰期孕产妇服务工作量极不适应。“我们产房助产士一天接收产妇最高记录是22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张翠琼说。张翠琼介绍,助产士承担着孕产期及产后母婴照顾,用‘一双手托着两条生命’来形容助产士恰如其分。在我国,最早的助产士就是民间的“接生婆”。如今的助产士主要在妊娠、生产和产后不同时期对妇女的照护以及对新生儿的护理、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据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提供的数据,发达国家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为1:1000,而在中国的比例为1:4000。如果以2003年英国每1000人口助产士比例为0.63的标准,参考《中国统计年鉴》中2009年人口数133474万人进行测算,目前我国助产士人数缺口80万。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潘继红介绍,目前医院有近100名助产士,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年分娩量为1.1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量为1.6万。放开“单独两孩”后迎来的生育小高峰,无疑加大了助产士配置的缺口。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田田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