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聚焦

农民种植作物供鸟类取食 “中国鹤湖”成候鸟天堂

2015-01-25 11:22:00来源:新华网作者:王立武

安徽省东至县新胜镇新丰渔业合作社的潘水林,几天前给自己承包的水面投放了近500万尾鱼苗。徐文彬说,鸟与人越来越近了,人也逐渐熟悉如何才能让鸟类安全越冬,升金湖正成为候鸟的天堂。

  安徽省东至县新胜镇新丰渔业合作社的潘水林,几天前给自己承包的水面投放了近500万尾鱼苗。“候鸟当天傍晚就赶过来了,新投放的鱼苗成为鸟儿的美食。白琵鹭来一批总有上千只,一只白琵鹭一天能吃掉两斤鱼。”潘水林说。

  “不许驱赶,渔船不许靠近鸟群,不许设网阻碍候鸟飞翔……”潘水林告诉记者,候鸟“千里迁徙只为食”,尽管候鸟抢食鱼苗注定影响来年渔业收入,但升金湖上的渔民为了鸟儿安全过冬,多年来给自己定下了许多不成文的护鸟规则。

  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濒临长江,坐落于东至县与贵池区交界处。目前,保护区有鸟类23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二级保护鸟类18种。

  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徐文彬介绍,每年到升金湖越冬的水禽多达10万余只,密度已经大大超过了洞庭湖和鄱阳湖。不仅是世界上白头鹤、白鹳的最大种群越冬地之一,在此越冬的鸿雁种群数量占全球鸿雁总数的一半。

  环升金湖两公里范围都是农田,农田跟升金湖水只隔着一条圩埂。东至县胜利镇新军村大兴村民组的陈龙安、胡雪琴夫妇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自小从升金湖畔长大。2013年元月,通过土地流转,夫妇俩在升金湖边种了514亩水稻。

  “还没有来得及收割,‘大雁’就来了。一次上千只的‘大雁’,黑压压地飞到稻田里,吃完稻子,晚上还在稻田里过夜。”胡雪琴说,升金湖区的农民习惯将候鸟都称为“大雁”。“八月十五雁门开”,晚稻收获的时节,收获的不只当地农民,成千上万只候鸟也在这里分享。

  “它们先在湖里找鱼吃,后来就到了稻田里吃稻子,吃完稻子就吃油菜、小麦。”陈龙安告诉记者,生在升金湖畔,爱鸟护鸟是本分。2014年,他干脆留下30多亩晚稻不收割,等着候鸟来享用。

  徐文彬介绍,为达到“村民有得收,鸟儿有得吃”的“人鸟共赢”,升金湖保护区管理局已经启动“人鸟”和谐机制试点,尝试在白头鹤、大雁经常栖息、觅食的区域划出多处田地,作为珍稀鸟类觅食区。村民只种不收,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任由鸟类取食,保护区管理局按照时价和种植面积,给予现金补贴。对于渔民因候鸟觅食造成的渔业损失,也将逐步给予相应补偿。2014年7月,中国国家林业局专门下拨了3000万元升金湖生态补偿资金,其中就包括农民和渔民生产生活的补助。

  徐文彬说,鸟与人越来越近了,人也逐渐熟悉如何才能让鸟类安全越冬,升金湖正成为候鸟的天堂。十万余只候鸟共同演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真是一道美景!(记者王立武)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