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台湾记者团赴山亭专访鲁南传统皮影戏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大众网 编辑:张岩

       

        大众网枣庄1月13日讯(通讯员 翟博文)1月12日,台湾年代电视台4人记者团,到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后官庄村追寻国学民俗的老根“皮影戏文化”,并对山花皮影戏班主陈守科进行专访和拍摄。

        台湾有很多人喜欢皮影戏这一古老艺术,但在台湾当地已失传多年,应广大群众要求,来自台湾年代电视台林怡芳、林政贤、陈仲柏和吴俊伟一行4人,于当日8点左右 ,在枣庄市对台办及山亭区对台办领导的陪同下,到山亭区山城街道后官庄村对陈守科进行专访,详细了解:皮影戏的继承与发展;皮影戏道具“皮人子”的制作;戏班人员的生活风貌、作息、饮食以及如何练习;最后,陈守科为台湾记者表演了《西游记》片段,记者拍摄了搭棚、搭景及表演的整个过程 。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山花皮影剧团成立于1933年,他们曾把精彩演出送到沂蒙山区的数万村落,“游艺生活”时期,又送往黑龙江、辽宁、天津等20多个省市,先后演出6000多场次,观众达50多万人。当时的班主叫陈德义,1987年,73岁的陈德义去世,其子陈守科继承班主 。

        皮影的演出是一门综合艺术,对指法、唱腔要求很高。学习皮影必须从小学起,才能做到指法的灵活和唱腔的一致。山花皮影戏的唱调是陈守科的父亲陈德义跟随山城街道雪山上的道长在寺院里创造的,所以仍保留原始的和尚念经的腔调,后来陈守科将鲁南地区的“柳琴戏调、梆子戏调、大鼓调”等加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九腔十八调”唱腔。

        皮影道具俗称“皮人子”,雕刻创意主要汲取了我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的手法和风格,造型精巧别致,装饰纤密,施色考究,刻工细腻,具有极高的审美和欣赏价值。陈守科家里保存着清朝中期制作的皮影。现存人物是880个,有《东游记》、《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4套完整的皮影,所有道具可唱43天左右,不用重复 。

        “皮人子”的传统雕刻技法和过程,艺人们归纳为:“先刻头帽后刻脸,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装发须一身全,最后整装把身安,刻成以后再上色,整个制作就算完”。整个过程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熨平、缀结合成”等8个步骤。一个皮影人要镂刻上千刀,而且要用二三十把不同的刀具。皮影人物主要用牛皮、驴皮制作。首先把选好的生皮放进缸里用石灰水泡半个月,取出后用刀把表面的毛和皮上的残肉刮掉,再用钉子把皮固定在平板上绷紧3到5天,做到平整无皱。然后,按肚皮、大腿分割,较厚的做武士,较薄的做文人。最后用纸刻画出人物形象,放到皮子上摹刻下来即成。

        谈起值得骄傲的事,陈守科向台湾记者介绍:“自己的事迹,先后被《枣庄日报》、《晨刊》、《齐鲁晚报》、《农民日报》等全国20多家报刊报道;02年为抗击非典英勇牺牲的山亭区卫生局副局长、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普善,创作表演了皮影戏《张普善》;2004年7月应亚洲杯预选赛小组邀请,在开幕式上表演了皮影;05年,南京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带领朱刚等4个博士生,亲自对他做了专访,并把皮影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07年在外地演出100余场,赚钱后盖上两层洋楼;最近,接到山东电视台的邀请函,于08年1月17日做客省电视台专访山花皮影戏,除夕夜为山东父老及全国观众义演;08年8月奥运会青岛赛区帆船预决赛上将为奥运健将表演皮影戏。”

        为适应流动演出,让更多的观众在现场看演出,陈守科改造了古老的皮影架子,开始使用“便携式钢管支架、厚呢绒幕障、大功率灯具,甚至使用头盔式的扩音设备”,这是他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方面所做的努力。唯一的遗憾是陈师傅先后收过不少徒弟,能独当一面的还没有,而且大多数已经改行,虽然这几年曾有中山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前来考察学习,但对皮影的真正操作还有很大的差距。当台湾记者问:“可否将技艺传给台湾同胞?”陈守科说:“只要他们愿意热爱,就传给他们,并希望这一国学民俗文化在台湾得以继承和传扬,愿意为两岸文化和艺术交流搭建连心桥。”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