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枣庄吉品街姐妹乞丐“丧父跪乞”行骗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大众网 编辑:枣庄大众网

       

        大众网枣庄4月8日讯 (记者 孙竹梅报道)连日来,枣庄吉品街丧父跪乞的一对姐妹让无数人同情捐钱,可记者调查发现,安徽泗县三中(妹妹说辍学前在这所学校读书)根本没有这名学生。针对越来越多的乞丐,其所诉事实真假难辨,有市民提出民政应给困难人群发放“乞丐上岗证”。
                                 真让人心痛街头连跪数天
        4月4日下午,记者在吉品街逛街时发现,有一对姐妹模样的女孩背着书包在街西头跪地乞讨,在他们前面有用白色粉笔写的一封信,文中写到,“我们家在农村,前不久父亲在外打工出了车祸,司机没有赔钱逃跑了,母亲又得了重病,没钱治疗,我们姐妹只好辍学出来乞讨”。
     看记者在看文字,一围观来的奶奶告诉记者,“这两女孩在这已经跪了4、5天了,真让人心痛,大人也撑不住这么长时间的跪呀。”
        记者看到,二人不时揉揉膝盖,有欲起却强撑跪地的感觉,有时又让人感觉二人一弯腰就有可能摔倒在地。
                         路人纷纷献爱心半小时乞钱20余元
        记者看到这两女孩长的相似,圆脸,面容清秀,可如今这骗子这么多,这对姐妹的经历是真的吗?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说,“我怎么看这女孩抱着的遗像长得挺像在龙头市场那乞讨男孩抱的,只不过这边的这个没有胡子。”她的话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路人掏出钱来。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二人半小时内乞讨来的钱有20余元,其中,有2个开车的青年根本没看文字,便分别给了7元钱和8元,还有的便是带孩子出来的一些年轻父母或学生会提过1元钱或2元。
                              众人询问探究竟泗县三中没有这人
        为了辨明真假,记者与这两女孩聊了起来,起初二人不开口,只是对给钱的路人弯腰说“谢谢”。二人的不搭理也使围观的路人纷纷帮记者询问起来。众口询问下,姐妹说说停停的讲了一点。意思就是她俩是安微泗县人,姓李,妹妹今年13岁,姐姐大1岁,父亲去世后,当地政府只供弟弟上学,本来在泗县三中读书的他们便辍学了,家里还有两个10岁和11岁的妹妹,妈妈有病,没办法,两人只好借钱坐车出来乞讨。
        可情况真如她俩说的吗?
        4月4日约4点,通过114查询,记者拨通了安徽泗县三中的电话,接电话的一位女士先表示没听说学校有学生父亲出车祸去世,由于现在学校已经放假不方便查询。4约7日上午,记者再次拨通了该校的电话,该校查证后回道,“该校没有这人,肯定是骗人的”。 
                            乞讨真真假假难辨市民上当受骗者不少
        据悉,近两年,我市街头乞讨的人是越来越多,市民在掏钱奉献爱心后,发现上当的也为数不少。
        一位在城管工作的工作人员说,“前段时间在三角花园,一个人用胳膊爬着走,看着挺可怜,就给他钱,谁知,没多久,上厕所时,竟碰到了这人,他在厕所里换了个干净的行头,大摇大摆的走了出去。”
        一位大学生说,“一对老夫妇说进城找儿子,迷路了,一天没有吃饭,我刚掏出包中仅剩的10块钱攥在手里还在犹豫时,老人夺过前来过了马路。”
     …….
                               培养孩子爱心乞讨者需上岗证
        记者采访时发现,上当受骗过的市民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多不愿再轻易掏钱施舍。
     “其实也不是心疼钱,只是感觉自己的爱心被践踏了”,市民孙小姐说,上过当后。除非参加单位政府组织的捐赠活动,街头上的乞讨者她是一看见就躲。
        不过,一些带孩子的年轻父母则表示,带孩子出来,看到这种现象,如果不给钱,怕对孩子的教育不好,给上1元2元的,也能培养孩子的爱心。
        针对这种现象,也有市民表示,现在政府虽然给困难群众一定的帮扶,但财力毕竟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部分人群中的一部分就想到靠乞讨为生,不过,面对越来越多的乞讨,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政府是不是应该发给他们困难证明,让他们有个“上岗证”,也免得让爱心上当,破坏了社会诚信,弱化了对于真正需要救助者的救助力度。再说,主要道路这么多乞丐,对我市的市容市貌影响也不好。
    记者手记:
                                          愤怒的眼神
        采访时,面对记者的询问,面对众人的循循善诱,这对女孩似乎并不领情,这方面并不仅仅表现在二人回答问题的吞吞吐吐上,还表现在二人愤怒的眼神上,斜瞟的、发狠的,那一刻真让记者感觉自己是个没有良心的恶人,干么要向这对已经伤痕累累的女孩询问这么多呢?
        对13岁的女孩讲“给钱是小帮,帮你理清你今后人生道路才是大帮”,似乎有些太高,对13岁的女孩说“干吗不去打工呢”似乎有违法规常情。13岁,花蕾开始绽放的时刻,竟跪在街头乞讨,尽管现在证实是在行骗,可总让每一个善良的人心痛难安——真的,生活对她们太残酷;假的,生活对他们似乎更残酷。
        言谈中,女孩说是“妈妈同意乞讨的”,这背后又有多少故事呢?
        女孩面对众人的询问,怨恨的回答,“你知道我们没有找过人求助,可哪有问的,我们不乞讨一家子怎么过”,“20岁后再打工也不晚”,现在还荡漾在脑海中的言语,她们又有什么坎坷经历呢?
        真心想帮她们的人,得来的是愤怒的眼光!言语证实后,却又是虚假的语言!
        从个人情感上讲,记者情愿相信自己听错了女孩的话,情愿相信泗县三中忽略了这对可怜的女孩。可是,事实证实,这对女孩是在行骗乞讨,是个情感骗子。
        一朋友说,你何必较真呢,行骗乞讨或许就是他们的职业。
        事实上,当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不得已而被迫乞讨,社会会同情他,敬畏他,可是为了乞讨而行骗,在记者看来,有爱心的人士难免难以接受。或许,这对女孩在被迫行骗乞讨吧。
        是的,直到现在,想起那双愤怒的眼神、想起那怨恨的语言,都让记者在心理上无法接受,她们那是仇恨我想揭穿她们的谎言,仇恨我打破了她们正常的乞讨程序!可是,这花般的年龄,扭曲的人生价值,又怎不让人心痛难安,即便她们是在行骗!
        但我们又能如何救赎她们扭曲的心灵呢?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