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始建于1918年原华北医院 年底将“昨日重现”
2014-08-28 14:42:00来源:齐鲁晚报
主楼正在修缮中。据了解,此次修缮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及修旧如旧的保护修缮原则,启动了保护修缮工程。建工局杨科长介绍,华北医院历经百年考验,解放后曾作为滕州北坛医院,枣庄市皮肤病医院使用,期间废弃多年后,在2004年被顽童放火焚烧,坍塌严重,主体建筑濒临倒塌。 1918年的原址图。(资料片) 主楼正在修缮中。 本报见习记者 张龙 原华北医院历史建筑,始建于1918年,最初作为滕县基督教会创办的麻风病医院使用。这座近百年的历史建筑,经历了历史的尘埃和战争的洗礼,见证着滕州大地的变迁。近日,记者了解到这座历史建筑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目前,该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已全面开工,预计于今年12月份完成。 承载深厚历史,静矗滕州近百年 27日上午,记者在原华北医院修缮保护工程现场看到,三栋建筑都搭满了脚手架,主楼处的施工人员正聚在一处手拿图纸研究修复方案;而不远处的附楼,屋顶上的牛舌瓦已被移除,一侧正有工作人员在清洗瓦片;平房已垒砌完毕正在架设房梁。 记者了解到,原华北医院洋楼始建于1918年,位于塔寺北路东侧,新华东路南侧,内有美式建筑3栋,总建筑面积为1259.6平方米,是鲁南、苏北地区第一所基督会麻风病医院,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主楼周围曾散落着不少传教士和信徒石碑,是研究华北医院及滕州教会历史的重要实物,现石碑基本已被转移保护,其中文革纪念碑保存完整屹然耸立在院内。 据了解,旧址的西南方有一块不高的石碑,顶端带有四角碑帽,正南面刻着“癞感救恩”四个正楷大字,左右两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名,石碑背面刻有上个世纪初滕县知名书法家黄以元先生书写的《道女士、张长老、道牧师纪德碑》文。据在此退休的景医生讲述,1935年住在医院中的140多名病人,集资兴建了这座“纪德碑”,碑文记载了当时教会医院里的医生、护士、神父对他们疾病的治疗、生活的照顾、思想的洗礼,使贫困交加的麻风病人重获新生,为了表达他们无尽的感激之情,在碑的正面刻着“癞感救恩”四个大字。 “2004年的一场大火将这个美式小洋楼烧得面目全非,荒草丛生的院落也渐渐成为人迹罕至的地方,本预想不久的将来这一切就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现在的大规模修缮将再次把我们带入曾经的记忆。”居住在此的一位老人说。 尊重历史原貌,年底修缮完成 今年1月份,滕州市政府为对原华北医院(麻风病院)洋楼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并面向社会征集与该建筑有关的历史照片、文字材料、建筑图纸等相关资料和实物,并对提供有重大价值资料的,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不少市民踊跃提供,给该建筑的修缮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了解,此次修缮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及修旧如旧的保护修缮原则,启动了保护修缮工程。并在前期委托山东建筑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修复方案制定和施工图设计。 建工局杨科长介绍,华北医院历经百年考验,解放后曾作为滕州北坛医院,枣庄市皮肤病医院使用,期间废弃多年后,在2004年被顽童放火焚烧,坍塌严重,主体建筑濒临倒塌。为更好地保护该建筑群,使之恢复原貌,已在8月1日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目前,该区域内共3栋建筑,分别为主楼、附楼、平房,其中平房年久失修、坍塌严重,需要对其进行重建,截至目前,重建工程已完成大半,正处于架梁阶段;附楼保存最为完整,只需加强修缮即可;主楼由于工程量大,加之大火焚烧严重,需要在原有结构上加固补强,坍塌部分按原图纸修缮。预计今年年底修缮复原工作将全部完成。 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40828/ArticelZ06002FM.htm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田田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