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内容 > 枣庄旧事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与峄城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李猛

       

        大众网枣庄11月15日讯(记者 张环泽 戴玉亮 通讯员 孙德玉)今天出版的《大众日报》在《往事发现》版刊登稿件,介绍了《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与峄城的关系。全文如下:

     


        旷世奇书《金瓶梅》问世400多年以来,有关它的争议从来没有间断过。除对这本书的定性和文学价值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外,作者之争更是剪不断,理还乱。
      《金瓶梅》署名“兰陵笑笑生”,但此君到底是何方神圣,籍贯哪里,生卒年月,历来没有定论。20世纪30年代后,有学者提出,兰陵笑笑生与今天的枣庄市峄城区关系密切。与此同时,《金瓶梅》中描述的许多场景、物件以及所使用的方言也具有明显的峄城特色,故作者有可能是峄城人。20世纪80年代后,更有学者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就是明代峄县人贾三近。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峄城,访古探幽,与部分研究者交流,试图寻找《金瓶梅》与峄城之间的复杂关系。
        “兰陵即峄县”
      讨论《金瓶梅》的作者,首先要搞清楚“兰陵”这个概念。
      公元前255年,荀况任兰陵令,前后近20年。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峄城区作协主席邵明思先生称,荀子可称做历史上第一任“枣庄市长”。
      西汉初期,建制东海郡承县(承县故城遗址在今峄城区坛山街道岳台和徐楼社区之间)。公元291年,晋惠帝撤承县,设置兰陵郡(郡治在今峄城),下辖兰陵县(县治也在峄城)等五县。南朝宋时,兰陵郡分成两郡,一是兰陵郡,郡署迁往西北部(今滕州市境内),二是东海郡,郡界伸向东南部(今台儿庄及江苏邳州市一带)。北魏时,撤郡,复置承县。公元596年,承县改为缯州,公元606年,又将缯州改回为兰陵县(州治,县治仍在今峄城地区)。公元1189年,承县改制为峄州。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后降峄州为峄县,因峄州城已被战火摧毁,又于承水河东兴建峄县城。新中国成立后,1960年撤销峄县,改制为枣庄市峄城区。
      峄城城址,曾三次迁移,但一直以峄城为中心。虽然从峄州改制为峄县后,700多年来,作为州、县级行政区划,兰陵之名不复再用,但峄县人偏爱“兰陵”这个词。诸如,峄城东有兰陵镇,峄城西有兰陵乡。并有“兰陵书院”,“兰陵学校”,以及“兰陵令荀卿祠”等古建筑,还有“兰城”“马兰”等兰字号的村镇名称。千百年来,复古怀旧的峄县人,总是以“兰陵人”自居。老峄县的褚氏、邵氏等十几个家族谱谍都以“兰陵”作区域冠名。
      关于兰陵,历史上还有个小插曲。公元479年,祖居兰陵、系出将门的马上皇帝萧道成,推翻了刘宋王朝,建立南朝齐国。萧氏皇族偏安江南,怀念故土,在江苏武进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这样一来,南北兰陵地名相混,给世人造成模糊认识,以至于后人中很少知道兰陵就是峄县。
      公元1583年,贾三近主编了第一部《峄县志》。唯恐后人搞不清南北兰陵的区别,贾三近在县志序言中再三强调点明,“兰陵即峄县”。
        作者之争:从王世贞到贾三近
      明末,《金瓶梅》横空出世。
      关于《金瓶梅》的作者,在总结前人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枣庄市政协的金学专家许志强先生认为,基本上应确认为兰陵笑笑生,因为欣欣子在序言的开头就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在序言的结尾又说:“欣欣子书于明贤里之轩”。欣欣子序言对《金瓶梅》宗旨所进行的精辟分析,至今无人望其项背,一句“逆天时者,身名罹丧,祸不旋踵”,用当时的话语直白《金瓶梅》内涵,以至于使许多学者判定该序即作者的自序。

     


      以此为前提,早期的《金瓶梅》作者研究普遍倾向于,是明代江苏才子王士贞创作了这部大书。有人专门撰文详解原委,称王士贞和奸相严嵩有世仇。严嵩最爱看色情淫书。于是王士贞投其所好,写了这部书,并预先在书页上抹了毒药,然后买通相府家奴,辗转上呈。严嵩对此书爱不释手,在不知不觉中因慢性中毒而亡。
      邵明思先生认为,这个传奇故事倒是符合逻辑,也合乎作者的文学功底,而且王士贞是南兰陵人。王士贞说,一度在很长的时间内占据了主流。
      星转斗移。20世纪30年代,鲁迅、郑振铎以及吴晗等人通过对《金瓶梅》的史实研究,地域及人文等客观论证,力排众议,先后发表文章,推翻王士贞说,并明确指出,“兰陵笑笑生,是山东峄县人”。
      1983年,时任中国金瓶梅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的张远芬教授,根据书中的方言、俚语、自然与生态特色、地方特征以及作者生平身份、阅历等相关资料,经过综合考证,发表了专著《金瓶梅新证》,提出《金瓶梅》的作者是明代峄县文豪贾三近。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支持和肯定。
      金学研究人士程冠军称,古兰陵就是金瓶梅文化的发源地,并提出了贾三近符合《金瓶梅》成书的诸多因素:一是贾三近为兰陵人;二是《金瓶梅》写了明朝真正的历史,而贾三近一生则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并且为当时大名士;三是书中的方言多为峄县方言。
      在峄城区榴园镇贾泉村的“三近书院”,记者看到,这个位于冠世榴园深处的地方山清水秀,一股山泉缓缓流下,清澈见底。旁边的大石上,有贾三近手书的“石屋山泉”四个字。书院在山泉旁,院落不大,古色古香。
      最近又有学者提出,从《金瓶梅》的语言、风物、故事情节、生活场景等看出,作者必须具备“十大要件”。即:1、生于兰陵,终老兰陵;2、才华横溢,科场失意;3、熟知临清、清河一带风土人情;4、有吴越一带生活经历;5、熟知鲁南方言、俚语;6、有文采,善作诗词小令,爱好说唱文学,并精通佛道;7、有浮华生活条件,了解朝廷内幕;8、生活的时代与成书年代相吻合;9、有足够的写作时间;10、熟知运河风情。并由此得出,这个人就是贾三近的父亲贾梦龙。
      另外,关于兰陵笑笑生的本名有多种说法,迄今已有不下六十多种。除王世贞说和贾三近说外,比较主流还有屠隆说、李开先说、徐渭说、王稚登说等等。
        峄城方言:重要的佐证
      许志强认为,《金瓶梅》中共有五回提到过煤炭的情况及烧煤的工具等,这与古峄县煤乡的特点极其吻合。《金瓶梅》的地理背景是运河之乡,而古峄县正是槽运兴盛之地。邵明思称,《金瓶梅》中出现了石榴盆景,这在其他古典小说中是没有的,而峄城的万亩石榴园正是成园于明代。
      与此同时,《金瓶梅》中的诸多方言也直接指向了峄城,成为作者极有可能是古峄县人的重要佐证。
      《金瓶梅》第23回有这样一段描写:惠莲受了潘金莲的戏弄心中十分恼火,正巧狭路相逢遇着西门庆,惠莲道:“你好人儿,原来是个大滑答子货”。
      “大滑答子”,是指烙第一张煎饼时,鏊子上的油不热,这张饼烙不好,只能放在一边,因此,叫“滑答子”,引申为骂人话,是指这个人不成器,没有能力。
      许志强认为,《金瓶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语,“滑答子”一词,除了鲁南,至今未发现其他地区的人能够听懂这个词,而在其他书籍中也没有人用到过这个词。
      除了这个词汇外,许志强还列举了《金瓶梅》中其他带有明显峄城特点的方言,如“嚷”,批评、训斥的意思。例如:不想这干人又到他家里嚷赖,指望要诈他几两银子的情。(《金瓶梅》第69回)
      “扛”,“敢是”。例如:那婆子道:“……敢是俺那冤家没人心,没人义,几遍为他心龌龊,我也劝他,他就扛的我失了色。今早是姐姐你看着,我来你家讨冷饭吃来了,你下老实那等扛我!”(《金瓶梅》第78回)
      “招”。如:“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我不肯招他,当初那个怎么招我来?”(《金瓶梅》第16回)“好娇态,教他在我这里,我是没处照放他。”(《金瓶梅》第23回)这里的“招”与“照”是一个字,本意应是招引的意思,但又有“招架、挡”的意思。这种用法,在鲁南常用。
      “治”,本意是治理、管理的意思。但在鲁南,“治”的意思很广泛,是一个万能动词,不管干什么事,都可叫做“治”。如,李瓶儿:“今日奴自治了这杯淡酒,请官人过来,聊尽奴一点薄情。”(《金瓶梅》第13回)
      另外,还有一些这样的词语,如“趁”“着(将)”“捣”“投”“响”等等,在鲁南都有特殊的用法,而《金瓶梅》作者也常常用到。
        ·相关链接· 峄县“二贾”
      贾梦龙、贾三近父子二人同为当时名人,儿子贾三近先于父亲功成名就,贾梦龙后世才为人所知。
      峄县“二贾”原籍山东博平(今属聊城茌平县,距临清50里)。贾氏居峄,要追溯到明朝初年,为避战乱,贾三近的远祖贾德真于明成化年间迁至峄县。    
      贾三近的曾祖父贾访性情刚果,为人秉直。在担任建昌府推官期间,恰逢朝廷一当红宦官来建昌督办御服,宦官骄横跋扈,建昌府官员畏其淫威,人人敢怒不敢言,惟独贾访不畏其权势,乘高车出入,与之抗礼。这个故事一时在民间传为美谈,有民谣曰“知府是堆泥,同知是块土,若无贾推官,坏了建昌府”。
      贾访之子贾宗鲁,人品敦厚,幼年孝敬继母,为人称道。三十余岁被选为贡生,先后任教于安萧、高淳、南阳诸郡。在任期间,不但教授有方,而且心怀百姓疾苦。在高淳期间,适逢灾荒瘟疫,他用自己的薪水买药施人,挽救了万余人的生命。在南阳期间,他不仅为穷学生张生免费提供食宿,并出钱为其娶妻。贾宗鲁共育有五子,其中贾梦龙和贾梦鲤最为优秀。贾梦龙的儿子贾三近就出生在南阳府学的大堂里。
      贾梦龙(公元1511—1597年),字应乾,号柱山。为人豁达,风流蕴藉,乐善好施,诗词歌赋,出口成章。著作有《泮东诗集》、《昨梦存》、《永怡堂》等。贾梦龙不善官样文章,厌烦官场之道,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屡试不中,一生不得志。因此,交友结社,寄情山水,饮酒赋诗,成为他人生最爱。贾梦龙自幼随父亲贾宗鲁在安萧县、高淳县和南阳府生活读书,前后近三十年。其父南阳病逝后,贾梦龙才举家回到故乡峄县。嘉靖三十六年前后,贾梦龙被选为贡生,在临清、清河接壤的内邱县(今属河北省)任训导。公元1571年,60岁的贾梦龙回到故乡峄县,归隐田园。贾梦龙卒于万历二十五年,享年86岁。贾梦龙一生经历了正德(明武宗)、嘉靖(明世宗)、隆庆(明穆宗)、万历(明神宗)四个朝代,目睹了大明朝的昏庸政治和腐朽奢靡的社会风气。
      贾三近(公元1534—1592年),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自幼聪慧过人,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参加乡试夺得山东省魁,中举人,名声大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34岁的贾三近又赴京会试高中进士,名列山东省第一,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被授予吏科右给事中,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其后,他先后任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少卿、光禄寺卿、都察院右俭都御史(巡抚保定)、大理寺卿。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宁夏总督举兵反叛,朝廷下旨封贾三近为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命其领兵平叛,贾三近以身体有病为由未赴任。同年七月二十九日,因背疽发作而逝。贾三近殁后,朝廷赐金安葬其于峄县东南五里贾氏祖茔,礼部尚书于慎行为贾三近撰写墓志铭。
      (戴玉亮 搜集整理)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