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
当前位置:首页 > 2014专题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 热点评论 警惕教育实践活动“剑走偏锋”
2014-06-09 16:49:00来源:人民日报
一些“走偏”现象的存在,也充分说明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上务实、内容上真实,不走偏不跑虚,才能打磨好基层干部这根“针”,穿引好基层治理的“千条线”。 警惕教育实践活动“剑走偏锋” 本报评论员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不少地区和部门抓严抓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风政风的积极变化。但也有一些地方存在“走偏”问题:有的下达正负面典型指标,着急忙慌于定样板、找案例;有的绞尽脑汁搞“创新”,吹拉弹唱却无关实际;更有甚者,开会学习竟要求统一着装……种种“走偏”现象,表面看热热闹闹、一派繁忙,实际上无所成效、甚至离题万里。说白了,就是形式主义的变相升级。 的确,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载体,任何内容都需借助一定形式来呈现。典型案例、学习心得、文件材料,这些载体和形式都可以用,但内容是根本和精髓,只抓形式不顾内容,流于表象忽略本质,那就是典型的买椟还珠。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如果学习教育只重形式不接地气,学习材料再多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如果把关督导只盯着开会、下基层次数,又能有多大意义?如果关起门来查摆问题,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又如何打通?在这个意义上,不联系实际,教育实践活动就会跑偏;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不严格要求,就是典型的不负责任。 一些“走偏”现象的存在,也充分说明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许多时候,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但手段可以变换花样摄人眼球;内容并不容易掌握,但抓形式容易做出许多表面文章。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对形式主义乐此不疲。避免活动走偏,就要始终贯彻“三严三实”要求,严格质量把关,坚持知行合一、力求实效。需要一把手以身作则、力戒空虚,当好向群众学习、为群众办事的标杆;需要督导组严格督导,引领党员干部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需要发挥媒体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形成对“四风”问题的有力震慑。 “金灯也好,银灯也好,装上油才会发亮。”第二批活动在群众眼皮底下开展,是真抓实干,还是热衷作秀,人民群众一目了然。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上务实、内容上真实,不走偏不跑虚,才能打磨好基层干部这根“针”,穿引好基层治理的“千条线”。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田田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