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往事

古城青浦曾为唐宋知名港口

2014年02月25日 11:44作者:来源:人民网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熊月之认为,上海港是青龙港的延续,继承发展了青龙港“开放、包容、灵动”的特点。

  原标题:上海文化古城青浦:青龙港唐宋时为国际知名港口

  “很多古城,讲历史的太多、讲现实的太少。人们只能了解过去,却看不到未来。究其原因,是因为不能通过温故而知新。”不久前,一场以“青浦形象”为主题的研讨会,使人们对于这座文化古城的古与今有了更多思考。记者李君娜

  温故:古文化是“名片”

  6000多年前,在青浦县城东面的赵巷乡崧泽村和东北的重固乡福泉山,已有新石器村落。青浦得名于“青龙镇”、“五大浦”,唐宋时期,青浦青龙港是远近闻名的国际性港口。

  深厚的历史底蕴,带给了青浦浓浓的古文化氛围。包括沪剧、评弹、田山歌、阿婆茶、摇快船、船拳、宣卷等在内的众多民间文化瑰宝孕育其间。其中,田山歌、阿婆茶、摇快船、宣卷等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青浦还拥有包括金泽、练塘、朱家角等在内的众多“活着”的古镇资源。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熊月之认为,上海港是青龙港的延续,继承发展了青龙港“开放、包容、灵动”的特点。他表示,与其说青浦是“上海之源”,不如说是“上海之魂”。

  知新:建设宜居新青浦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认为:“温故”青龙港,并且与今天的青浦和上海联系起来,就能知新。

  依托深厚的文化遗产底蕴,这里筑起一条条特色人文之路:作为青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原生态田山歌多次参加全国各地的展演;挥动镰刀、铁镽等农具翩翩起舞的“农具操”在街舞一族中大受欢迎,成为延续农耕文明民间记忆的载体……淀山湖文化艺术节、青浦市民读书节、青溪讲坛、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水彩画国际双年展等文化活动,更让青浦人实实在在享受着特色文化带来的人文福利。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人文建筑拔地而起:全国首家“水上图书馆”青浦图书馆,打破传统的文物陈列模式,采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使观众能够在互动体验中认识“上海之源”的历史。单体占地面积达到1280亩的国家会展中心也即将落户青浦,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展示厅。

  青浦区委宣传部部长蔡忠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未来,每天二三十万的人来会展中心看展览,看完以后可以去赵巷奥特莱斯购物,又可以去青浦西面休闲和度假。”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张敏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