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起点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 编辑:周传金

           今天,本报刊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个《纲要》,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幅壮美蓝图,是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的实施,将成为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相配套,是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文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对整个“十一五”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深远的影响。

        一部人类发展史表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进步的显著标志。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品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要赢得国际竞争,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28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但我们也应当清醒看到,现阶段我国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还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制定一个好的发展规划不容易,将好的规划变为现实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全党同志和党的各级组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纲要》的要求和部署上来,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认识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健全宏观调控,完善文化工作机制,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加大和改进政府文化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确保《纲要》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通过改革不断破除制约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瓶颈和体制机制性障碍,营造有利于发展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我们的国家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所以伟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中,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人民日报》/本报评论员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