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1/6的山东,在水资源基本没变的情况下,连续几年经济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省水利厅负责同志介绍,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而,“主要得益于水利工程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
而“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的前提是水系联网。6月13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全省水网大框架已日趋成形。
“T”形大动脉托起水网龙骨
早在2000年,我省抓住南水北调即将上马的机遇,提出了建设六大工程、构建山东水网的大思路——
以黄河及南水北调东线和胶东输水干线形成的“T”字形调水大动脉为骨架,以“八纵八横”骨干河道为经纬,集蓄、滞、泄、排、调、供、节于一体,形成河库串联、水系联网、城乡结合、配套完善的全省水利工程网。
2005年12月29日,济平干渠作为全国率先竣工的首个南水北调单项工程,已将东平湖水引进了泉城,标志着山东水网开始发挥效益。今年4月,韩庄泵站正式开工。汛后,投资6个亿的穿黄涵洞有望开工,计划两年打通向鲁北供水。
胶东引黄调水工程今年3月全线开工,年底计划通水到烟台,将彻底改变胶东的单一水源模式。
投资40多亿元的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计划2009年全面完成。南四湖入湖河流有50多条,大多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每年汛期,近30亿立方米洪水南泄。专家指出,续建工程全部完工后,不但占全省1/3国土面积的沂沭泗流域洪涝灾害基本解除,也为该地区洪水资源化创造了条件:南四湖有望形成一个特大水库,并完全可以做到来水能蓄,有涝能排,需水能调。
库河相通增加供水能力
山东水网的建设借鉴了潍坊的经验。
早在1999年,高密就把境内的几条河道和水库串联起来,形成了库库相连、河河相通的局域性水网,提高了城区的供水保证率。
6月9日,记者到潍坊采访时看到,水系联网工作仍在进行。一条长12.5公里的隧洞,贯穿了安丘、昌乐、坊子等地,正在进行扫尾工作。
市水利局局长刘光辉说,这就是白浪河水系联网工程的骨干,隧洞从2004年2月开工建设至今,计划月底通水。
据介绍,1998年以来,仅潍坊市里就组织实施了4个这样的水系联网工程,再加上各个县(市、区)的工程,目前全市已初步构筑起库河串联、水系联网的大格局,全市每年因此可增加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
刘光辉告诉记者:“潍坊的这些局域网与省里的骨干水网是相通的。将来,不管是生产还是生活以及生态用水,全部能够实现当地水、黄河水、长江水三水联合调度。2003年,潍北平原水库建成后的第一库水,就不是用的峡山水库的,而是用的黄河水。”
去年,潍坊全年降雨380毫米,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却没有发生大的水荒,水网功不可没。
除了潍坊,目前,我省济南、淄博、日照、枣庄、莱芜等地的局域水网也已基本建成。
专家表示,打破过去地域分割的单一治水方式,从单项工程“点”的多种功能,到河道、流域“线”的综合整治,再到跨流域、跨地区“面”的整体优化,让水在“网”上流动起来,这不仅是水利建设量的增加,更是质的升华。
从水源头到水龙头
水网的末梢连着老百姓。最让农民群众高兴的,莫过于村村通自来水了。
6月10日,记者来到诸城密州街办的杨家岭村。村支书陈德山说,这个村地势高,自古以来水源条件就差。“自从去年7月份通上了自来水,村民们十分高兴,不逢年过节,也时不时买来鞭炮放放。”
我省环渤海湾周围基本上是苦咸水、高氟水,全省6700多万农民中,约有2900多万在饮水安全上存在问题。
2005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要求用3年时间,让全省80%以上的村庄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据介绍,我省目前已建成平原水库近800座,蓄水能力接近20亿立方米。也正是因为有了平原水库,沾化、无棣作为最缺水的县之一,率先在我省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村村通实施两年,全省像杨家岭这样新增自来水受益村庄达到2.9万个,1913万人吃上了自来水。按计划,到年底还将解决800万农民吃水问题。
而按照全省水利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省水网骨干工程框架将建成运行。届时,年新增供水能力可达32亿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300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