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城往事

枣庄村民掘土偶然发现小邾国贵族墓地

    2013-06-06 08:42:00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为了重现小邾国的昔日辉煌,枣庄市及山亭区文物部门多次进行抢救性发掘,预计今年6月底小邾国墓葬区一期工程将会全面竣工。发掘六座墓 文物230多件  就在考古人员挖掘的第一天晚上,疯狂的盗墓贼竟然趁夜色再次打劫了这座破坏严重的古墓。

  为了重现小邾国的昔日辉煌,枣庄市及山亭区文物部门多次进行抢救性发掘,预计今年6月底小邾国墓葬区一期工程将会全面竣工。而小邾国古墓的发现却颇具偶然性,11年前的一个上午,东江村一村民因急需用土,在自家地上掘土时,意外发现一座大型古墓。从此,具有近三千年文化的小邾国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
村民挖出青铜器,盗墓贼汇聚东江村
  2002年夏日的一天,山亭区东江村村民梁志祥因为急需用土,就在自家的土地上刨了起来,然而就在他刨了离地面60公分左右的时候,却意外刨了一件青铜制品。虽然刨出这件东西,梁志祥却没有多在意,因为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他自认为“像饭盒一样的东西”产自约三千年前的小邾国,可正是因为他不经心的几锄头,却意外铲开了一个消失已久的古国的神秘面纱。
  “当时这块地上种满了树,谁也不知道这里面竟然蕴藏着这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今年50岁的东江村村民孙景平住的地方离发掘地仅有约50米远的距离,虽然在这块儿熟悉的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但是一直到文物出土,孙景平才突然意识到他土生土长的地方竟然大有来头。
  孙景平介绍,村民挖出宝贝的这块儿地处东江村的东南部,原本是一个十来亩地的台形高地,海拔约95米,“我们当地人都称呼为城顶,因为这儿三面都是山,而且还有一条河从东向南流经这个地方,风景非常好。”3日下午,孙景平向记者回忆,之前在这块地周围有三个自然村,前几年有个村子已经搬迁到别的地方去,但是城顶周围的诸多土地仍旧是附近村子村民的农田。记者注意到,周围的土地上种满了花生、桃树等农作物,“我们之前一直以为这儿普普通通的,没什么特别,没想到另有玄机。”
  可是就在这个小山村,几乎没有什么秘密能包得住。很快,梁志祥在地里挖出“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诸多懂得个中秘密的盗墓贼及文物贩子都汇聚东江村,“这块儿地很快就被人挖出了很多坑,据说还挖出了不少的青铜器,没多久城顶就变得破烂不堪,附近几个村子的人都过来挖。”3日,东江村村民李文兰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
破译铭文,发现墓地为小邾国贵族墓地
  农田里挖出青铜器的事情很快也惊动了当地的文化部门,2002年6月3日时任枣庄市博物馆馆长的李光雨听闻这件事后,颇为震惊,直觉告诉他这件事肯定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快,李光雨便和枣庄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的技术人员赶到了东江村了解真相。
  等他们到达现场之后,在场的人员全都惊呆了。“三个墓受损非常严重,所埋藏的文物被盗贼洗劫一空,墓室棺椁不详细,随葬品全部被盗走,只剩下一座残墓,也破败不堪。”看到现场受到严重的损坏,李光雨的心顿时凉了半截。
  经过勘察,工作人员在一座墓穴的西南角上发现了一个从青铜壶上擦掉的钮,就是这一个细微的发现让李光雨激动不已。“第二天,我们就赶紧组织相关人员对这座残墓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当天残墓里就出土了5件圆形的青铜器。”李光雨说,挖掘出土的文物当天晚上就连夜进行清洗,然而就在清洗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喜万分的事情。
  “经过清理,这几件青铜器上的铭文就露了出来。之后经过专家破译,我们就认定了这就是小邾国的贵族墓地。”随后专家们从出土的铜镞分析,其墓主应为男性,疑似小邾国的第一代国君邾友父。原山东省古文字专家王恩田曾表示,只要是青铜器能在上面刻字,那么一般都会刻上铭文,用来表明主人的身份及青铜器的性质。
  不过在惊喜之余,李光雨也吓出了一身冷汗,“当时这些文物离盗墓分子破坏的距离仅有20厘米,如果再往里深挖一点点,这些文物就会落入盗墓贼之手。”而这些文物的珍贵程度,用李光雨的话说,“其中一个圆形青铜瓶全国绝无仅有,一旦流入黑市,将是无价之宝。”
发掘六座墓 文物230多件
  就在考古人员挖掘的第一天晚上,疯狂的盗墓贼竟然趁夜色再次打劫了这座破坏严重的古墓。第二天李光雨赶忙向山东省文物局申请对墓穴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两座完好的墓穴内,随着考古队的深入挖掘,一批埋藏了几千年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其中的一个墓有一棺一椁,木椁南边有一箱共62件文物,其中包括青铜壶、青铜鼎、青铜镞、包括玉饰及陶罐等。”同时,在三件铜鼎内保存有猪、牛骨及鱼刺、鱼骨等,而且陶罐内还有粮食,在另一座墓内出土了随葬品34件,“这座墓疑似邾君庆之妻秦妊墓。”
  李光雨介绍,经过这一次发掘墓地群共出土文物230多件,其中主要以青铜器为主。发掘资料表明,小邾国故城遗址所在区域历史悠久,早在15000年前的细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夏商周时期,亦是小邾国统治的中心及重要的活动区,同时也是世界颜姓、 姓的发源地。立国500年的小邾国文化璀璨,历史名人辈出,墨子、左丘明、鲁班、孔子的母亲颜徵在等等皆出于此。
  这些石器为距今1.5万年的细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是枣庄地区有人类活动的最早实物证据,同时也把此前山亭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移近万年。

原标题:村民掘土偶然发现大型古墓

  

  聊城莘县发现一座五代时期古墓 未现陪葬品

  日前,聊城莘县十八里铺镇郝楼村村民王先生在自己地里建大棚时发现了一座古墓,不过据王先生说,墓葬内没有陪葬品,仅有一个墓志铭。从出土的墓志铭上记者了解到,墓主人乃五代时期人。目前该墓志铭已由莘县文物部门保存,墓葬则被原地掩埋。

  山东现战国陪葬墓 墓主尸骨尚在身份不俗

  近日,青州市文物局对一处因施工而暴露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有重大发现,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初步断定,古墓是一座战国时期的陪葬墓,然而,墓葬的主人身份却因为尸骨的严重腐烂成为一个谜。除此之外,考古人员在对陪葬墓周围地形地貌反复考证勘探后确定,在它的东侧,还有一大批战国时期的墓葬。

  山东省首次发现综合形制俑坑 仅为墓主人陪葬坑

  本报昨天报道了兵马俑坑现临淄的消息,此事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关注,而对于从事考古工作20多年的王会田来说,临淄兵马俑坑的发现是他“职业生涯”中最有意义的一次。“除了俑坑形制较特殊  俑坑只是墓的一个陪葬坑外,各种陶俑的制作工艺也让我们很吃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娜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