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高血压不敢吃盐导致低钠血症 低盐清淡也易招麻烦

    2013-11-06 15:12:00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减盐防控高血压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吃盐太少也不行。近日,今年81岁的黄老先生因患高血压减盐过度,患上重度低钠血症,出现浑身乏力、浮肿症状。幸亏治疗及时已无大碍。对此,有关专家称,认为盐吃得越少越好、饮食越清淡越好是个误区,适量和平衡才是正确的做法。

  

  减盐防控高血压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吃盐太少也不行。近日,今年81岁的黄老先生因患高血压减盐过度,患上重度低钠血症,出现浑身乏力、浮肿症状。幸亏治疗及时已无大碍。对此,有关专家称,认为盐吃得越少越好、饮食越清淡越好是个误区,适量和平衡才是正确的做法。

  本报记者 李倩       

  惊心病例>>

  老观念给了老人一个新教训

  4日上午11点多,今年81岁的黄老先生正在输最后一包浓纳注射液,准备办理出院手续。“我退休前就是医生,因此特别注意养生,吃饭都是以素食清淡为主,几乎没生过大病,就是血压有点儿高,年纪越大我吃的盐越少,本来以为盐越少越好,没想到自己的老观念给了我个教训。”

  “现在都倡导低盐饮食,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盐,很多老人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人很注意这些信息,但很多老人没有量的概念,盲目少盐或不吃盐,导致慢性低钠血症。”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徐勤成说,老人来的时候四肢乏力,说话也没力气,全身浮肿,检测电解质钾、钠、氯,老人体内钠含量只有109毫摩尔/升,而一般正常人要在135-155毫摩尔/升,氯含量也低于90毫摩尔/升,仅有76毫摩尔/升,属于重度低钠血症。低钠血症一般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体温低下,重者可致昏迷和惊厥,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分析>> 过于清淡搞不好又营养不良了

  不光是高血压不敢吃盐闹出毛病,还有不少老人因为怕吃肉多了导致高血脂就不敢吃肉,结果长期素食影响了有机钙和蛋白质结合,导致钙流失,引起骨质疏松、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情况出现。

  徐勤成说,现在很多老人很注重健康,对日常生活饮食过于苛刻,总认为吃盐越少越好,饮食越清淡越好,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以前还接诊过这样的患者,60多岁的老人因为有基础病,就一直饮食很清淡,肉蛋奶几乎都不吃,结果又造成营养不良。”徐勤成说,老年人宜清淡饮食,但也要适当补充蛋白质以促进钙的吸收。如果菜单中常年以素食和水果为伴,不吃荤菜,极容易造成骨密度下降,还易出现骨折。

  因此对于饭量少的老人,建议饭菜的口味要适当重些,夏天出汗多也要注意补盐。食盐摄入过少满足不了正常人体生理需要量,久而久之会出现轻度、重度低钠血症。饮食上要注意荤素搭配,摄入和代谢相互平衡才是健康的。

  温馨提示>> 日常生活限盐小窍门

  山东人口味较重,下面几个办法能让你少吃点盐。

  做菜时,用酱油、豆瓣酱、芝麻酱调味,或用葱、姜、蒜等香料提味。5克酱油、20克豆瓣酱所含的盐分才相当于1克盐,且做出的菜比直接用盐味道更好。

  北方人日常饮食多为咸香味,可用甜、酸、辣味代替咸味。比如灵活运用蔗糖烹制糖醋风味菜,或用醋拌凉菜,既能弥补咸味的不足,还可促进食欲。

  青菜少放盐,否则容易出汤,导致水溶性维生素丢失。可尽量改变烹调方法,能生吃生吃,不能生吃就凉拌。

  炒菜出锅时再放盐,这样盐分不会渗入菜中,而是均匀散在表面,能减少摄盐量。或把盐直接撒在菜上,舌部味蕾受到强烈刺激,能唤起食欲。

  鲜鱼类可采用清蒸、油浸等少油、少盐的方法;肉类也可以做成蒜泥白肉、麻辣白肉等菜肴,既可改善风味又减少盐的摄入。冷冻虾等食品吃前最好用水冲洗,也可以减少盐量。

  最后一道汤最好喝淡汤,完全不需放盐,用蘑菇、木耳、海带等提色提鲜就足够了。

  原文链接: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31106/ArticelA14004FM.htm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张永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