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民生

普京下令在14国设立苏军陵园保护中心(图)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辉杰

       


    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外为无名烈士墓献花

    新华网5月8日电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受爱沙尼亚苏军铜像搬迁风波影响,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5月底签署相关命令,俄罗斯将在全世界14个国家设立苏军烈士陵园保护中心。俄罗斯媒体此前报道,4月28日,俄罗斯已经与中国签订相关协议,中国承诺采取措施保证中国境内的苏军陵园完好无损。

    受雕像拆迁事件影响

    据报道,每建设一个保护中心,俄罗斯预计每年将投入近百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墓地、纪念碑和纪念雕像的登记和保护。每个中心将配备4至6名工作人员,人数取决于其工作量大小。

    据悉,俄罗斯成立海外烈士陵园保护中心的计划已准备了一年多。俄罗斯国防部透露,上月发生的爱沙尼亚苏军铜像搬迁事件促成了该总统令的出台。目前,波兰、匈牙利和德国已经确定开设这一机构。

    我国承诺保护苏军墓

    俄罗斯媒体此前报道称,4月28日,中俄两国在北京签订了苏军墓地整修的政府间协议。协议规定,中国境内的苏军墓地和纪念性建筑物的拆迁,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并在征得俄方同意后方可进行。

    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和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孔泉出席了协议签字仪式。拉佐夫在签字仪式结束后向俄记者表示:“我想,毋庸置疑,在5月9日胜利日前夕,特别是在爱沙尼亚政府近日企图将历史一笔勾销的背景下,中俄两国签署这一文件具有特殊意义。”

    拉佐夫说,根据此协议,中国方面将采取措施保证苏军墓地完好无损,并承担苏军墓地维护、绿化和清扫的所有开支。此外,中国方面将向包括领事馆等俄罗斯机构以及希望祭扫苏军墓地的俄罗斯公民提供必要的帮助。

    重建在华苏军墓地

    据悉,中国境内目前埋葬着近14500名苏联战士的遗骸。中国的45个城市中共建有至少50座的苏军烈士纪念碑。

    拉佐夫说,俄罗斯用于维修和重建中国境内的苏军墓地和纪念性建筑的预算,近五年来增加了数十倍。

    他说:“俄罗斯用这些资金为重庆、承德、张北县、赤峰市、海拉尔市等地的一些苏军陵园进行了重建,目前大连市的两个墓地也正在维修中。”

    俄空军将为胜利日“制造”好天气

    新华社7日电 俄罗斯空军总司令助理德罗贝舍夫斯基上校7日表示,为保证9日举行卫国战争胜利日纪念活动时莫斯科上空天气晴朗,俄空军将动用运输机采取人工措施驱散云团。

    据俄塔社援引德罗贝舍夫斯基的话说,俄空军将派遣12架装有专用化学制剂及播撒设备的运输机前往莫斯科上空驱云,机型包括伊尔-18、安-26及安-12。

    德罗贝舍夫斯基说,承担驱云任务的飞机将飞至7000米至8000米高空并向云团“开炮”(投放化学制剂)。驱云作业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另据报道,爱沙尼亚外交部7日向俄罗斯方面通报了塔林苏联红军烈士墓所葬烈士遗骸的挖掘情况。与此同时,俄驻爱沙尼亚使馆当天宣布,俄罗斯将不会参加爱方于8日、9日举行的二战胜利日纪念活动。

    镰刀斧头重回军旗 俄“苏联情结”升温

    5月4日,俄罗斯议会上院投票一致通过保留俄罗斯军旗(胜利旗帜)上的镰刀斧头图案。5月9日是苏联战胜法西斯的胜利日,俄罗斯将举行阅兵式庆祝。从结束镰刀斧头之争到热烈庆祝胜利日,俄罗斯人的“苏联情结”正在急速升温。

    10年前,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曾下令除去俄罗斯军旗上的镰刀斧头这个苏联的象征。今年3月底,俄杜马(下院)通过《胜利旗法》,去掉了旗帜上的镰刀和斧头。联邦委员会(上院)立即表示了反对意见,但下院仍坚持交由普京总统最后裁决。二战老战士们得知消息后,纷纷致信总统,要求保留原来的旗帜。

    4月20日,普京总统将《胜利旗法》退回下院,让议员再对法案进行磋商和修改。4月25日,下院通过了新的《胜利旗法》,胜利旗恢复了原样,镰刀和斧头得以保留。议会民族委员会主席表示:“胜利旗帜是能够继续团结所有俄罗斯人的少有的象征标志之一。”

    近年来,俄罗斯国歌恢复了苏联国歌的旋律,许多苏联时期的雕像和纪念碑在封存多年后也重新展现出来。可见,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怀旧情绪已深深扎下根。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