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民政部设三调控杠杆确保农村低保建制覆盖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曹亮

       

      农村低保建制上半年覆盖全国民政部设三调控杠杆

      邵芳卿

      李立国指出,上半年全国完成建制“一定要稳健,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做好建立或完善的各种准备工作和相关工作”

      全国少数尚未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省份应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建制。

      这是昨日在福州召开的全国农村低保工作会议上,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立国提出的全国农村低保建制日程表。

      李立国要求,已制定上报建制方案并进入决策程序的省份要做好实施该项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起步就实行规范化管理,而尚未制定建制方案且未明确建制日程的省份,其民政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方案制定和上报当地政府决策工作。 
     
      去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李立国此次进一步提出日程表的主要考虑是,中央已提出全国建制的要求和中央财政将予以补助这一条件。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省份已达23个,在其余8个省份中,云南等5省(区)实施农村低保的文件已提交省(区)政府审议,有望近期出台;新疆、贵州、西藏等3省(区)在完善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的同时,也在积极组织农村低保试点,准备向低保制度过渡。

      目前,全国农村低保对象已达1509万人,比2005年底增加684万人,增长82%;全年累计发放低保补助金41.6亿元,比2005年增加16.3亿元,增长64%。

      民政部低保司司长米勇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今年全国“两会”后,民政部制定的全国性低保规章以及配合财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央财政补助方案都将正式出台,上半年未建制省份可参照其中的具体规定执行。

      李立国指出,上半年全国完成建制“一定要稳健,不能一哄而起,必须做好建立或完善的各种准备工作和相关工作”。他说,农村低保标准原则上要围绕国家公布的温饱线(2005年为年人均纯收入683元)来制定,“不低于这条线,但也不能高得太多。”

      为“防止地方在中央好决策的实施中把问题搞粗,产生矛盾”,李立国表示,民政部至少将对各省、区、市采取三个调节控制杠杆。

      首先是资金调控杠杆。李立国指出,资金仍将采取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专项补助、地方各级财政相应安排资金共同构筑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资金供给模式,各级财政都出资才有控制意识。

      其次是低保比例调控杠杆。他指出,根据不少地区的摸底排查和有关部门的测算,我国农村绝对贫困群体约占农村人口的3.5%,其中西部地区约占4%,东部地区约占3%。这是中央给予地方低保资金补助的基准点。

      “这是一个控制阀门的杠杆,如果说一个县市不是4%左右,而是7%~8%,那你就得把比例高的依据充分说清楚。”他说。

      第三个调控杠杆是地方政府和地方财政的条件。“这项制度的建立和建制、相关命题的科学论证,以及地方在政策上资金上的合理安排,也是我们权衡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一个调控杠杆。”

      据其透露,中央财政补助的具体数额还在测算中,对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补助将区别对待。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