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回眸7年历程 "五一"黄金周离理性有多远?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 编辑:周传金

         

        4月23日,游客在黄山迎客松前排队等待拍照留念。近日,安徽黄山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万人次以上,迎来了“五一”黄金周前的旅游高峰。 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资料图片)

        历经锤炼之后,黄金周铅华褪尽渐显本色。从最初的全民狂热,到随后的大面积疑惑,每个黄金周过后,都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思考。黄金周正是在这样的追问、分析、质疑下不断发展。黄金周还会继续,留给消费者、商家以及政府的,只有在经济规律之下,用更多的理性思维和市场之手,去适应和改进,最后收获享受或者财富。

        商家的金色黄金周

        高新旗是一名旅游从业者,现在是和平国旅北京市青年路门市经理。4月24日晚,《市场报》记者数次拨打他的电话才有人接听。高经理告诉《市场报》记者,他正在和员工们一起安排团队的出行事宜,估计会通宵加班。他还说,最近几年还好点,1999、2000年的时候,导游奇缺,当时的黄金周形势是:员工凡是会走路的,一律去带团!

        黄金周的出现,令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此丰盛假日的国人欣喜若狂。据有关统计,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而世界旅游组织公认的旅游业拉动相关产业测算是: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会给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元的增值效益。

        黄金周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旅游行业。除了旅游之外,百货、家电、文化出版、医疗、整容、餐饮、车市,也都在尽最大可能掘金。打折、返券、促销、新品上市……商家锣鼓喧天、广告层出不穷,黄金周在商家的推送下,逐步成为中国人团聚、休闲、出行、购物的一个“新民俗”,并且使中国的经济曲线出现规律性的小高潮。每次黄金周过后国家公布的消费盘点,让过去的19个黄金周金光灿灿。2001年3个黄金周民航客运收入36亿元,铁路客运收入28.4亿元;2006年3个黄金周民航客运收入72亿元,铁路客运收入43.8亿元。

        除遭遇“非典”的2003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外,黄金周旅游收入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从2002年到2006年,其增长率始终在国内旅游收入和第三产业年增长率的上位运行。全国假日办的负责人认为:“这表明黄金周旅游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旅游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黄金周期间,游客的大规模出行,极大地刺激了餐饮业和商业的发展。从2001年以来的黄金周期间,国家旅游管理部门所监测的100多家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了平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监测的100多家商业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在20%左右。黄金周不仅是旅游业的黄金周,同样也成为了餐饮业和商业的黄金周。

        百姓的五味黄金周

        7年过去了,黄金周从稀罕逐渐成为常态,百姓从最初的欢呼雀跃发展到如今的又爱又怕。在北京某策划公司上班的任先生告诉《市场报》记者,天天加班加点,个人私事无法处理,天天掰指头盼着黄金周,“黄金周安排的事务已经超过100件了!”去年黄金周自驾车去泰山的张先生告诉《市场报》记者,当时泰山景区入口处就像会场,走山道比北京的公交车还要拥挤,坐索道需要排队4个小时以上,山顶一张面饼卖到10块钱,真是遭了大罪了!

        不仅仅是百姓的感受,从黄金周制度实施以来,不少专家学者甚至相关政府部门,都提出了一些质疑的声音,甚至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提议取消黄金周制度。

        旅游业是典型的产品不可储存的行业。而黄金周的“井喷”和黄金周前后的“低潮”,势必造成旅游市场极度的不均衡。为了迎接集中的休闲旅游,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必须按照最大化需求时的标准来建设,但这种最大化的需求一年只有一两次,大部分时间门前冷落、游客稀少,闲置设备的保养和维修都是沉重的包袱。大量的人流在一段时间内“井喷”,会给那些环境极端脆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来破坏。相当多的景点出现超过最佳接待量100%甚至300%的局面。故宫、五台山、九华山、平遥、同里古镇、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等几乎所有知名的景区在黄金周的高峰期都出现超员最多300%的“爆满”“告急”局面。在河南云台山风景区,因为游人太多,当地政府不得不在进入景区的道路上设置“劝阻站”,希望人们不要进入景区。

        “投诉太高,风险太大,景区、住宿、交通根本承载不了,难道我们旅行社能解决?但是你又不能放弃黄金周,大家都在做,你不做就没吃的。”和平国旅的高经理告诉《市场报》记者。

        理性黄金周为时不远

        2005年黄金周,旅行社整体遭遇滑铁卢,黄金周开始渐渐挤出水分,还原本来面目。有人说,这并不代表黄金周失去魅力,而恰恰是市场趋向均衡与理性的表现。

        有专家指出,事实上在消费者对黄金周满腹牢骚的背后,也有休闲意识欠成熟的因素。对长期计划经济下休闲时间不足的国人来说,每年3次、每次7天的黄金周长假绝对是史无前例。7天长假干啥?仿佛除了出门旅游,就没有其他的休闲方式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会导致黄金周出游人数年年“井喷”。根据测算,让每个国人走一遍知名景区,还需要20年。

        不仅仅是百姓,政府也在总结经验教训,摸索更加贴近市场规律的举措。一些景点也根据群众意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服务做出调整,如北京故宫的开放时间从原来的上午9点提前至7点30分,这既缓解了人群拥挤,又利用了时间资源和时间规律,提高了客流量。而广西则从当地气候的实际出发,提出了“黄金月”的设想。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旅游研究所副所长陈高钦表示,旅游黄金周是中国的创举,7年来获得了巨大成就。政府不断总结黄金周的经验教训,同时,旅游者在选择旅游时间、地点时也更加理性。如果说七年来黄金周的热度有所变化的话,这主要是政府、相关服务业和旅游者都更遵循旅游规律的结果。(王海)  来源:市场报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