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一场高规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山东省枣庄市召开,研讨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和枣庄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此次会议倍受新闻媒体关注的原因是:不仅有多家中央部门,及全国政协、农业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农业经济协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众多高层领导及专家参加,同时还有山东、江苏、河南等省高层领导及专家参加,而且枣庄(滕州)新农村建设被冠以“山东省很好的经验和模式”在会上提出。记者发现,此次研讨会之前的5月9日至10日,滕州市曾有过一次规格较高的省“新农村”调研会,两次会议的主要考察调研地点都选在了素有“江北第一大县、中国典型农业大县”之称的滕州,“滕州效应”便引起更多人士的兴趣。
6月初,记者到滕州市进行调查采访,几天的调查思考,记者发现,滕州“新农村建设”的确可圈可点,已形成了一种“三环效应”,即村级、镇级、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级。三级形成三个套环,环环相套,一环比一环大,好象一个涟漪,向外层层扩散辐射,三级又有共同一个服务主题——农村,目前滕州的“农三环”——一村一镇一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名村、强镇、大企”三大效应,造福广大农民,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省内外人士和新闻媒体前来关注,所以多次高规格的“农村研讨会”在枣庄(滕州)召开并不为怪。
第一环 名村效应
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目前被列为“山东十大名村”,该村已发展成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山东大宗集团,村庄建设的象城市,环境优美,别墅成排,街道宽阔。“城市有的我们有,城市没有的我们也有”这是大宗村村民喜欢说的一句。比如“安居乐业”这个问题,目前城市也没达到这一点,不少城市家庭还租房子住,还没有工作干,大宗村没有这种事,全村860户3500口人,家家住的是二层别墅楼、村民愿意到工厂上班的就去上班,不愿意上班的就种地,总之不会失业。
既是村支书又是山东大宗集团董事长的宗成乐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让“农民变新、农村变新、农业变新,过上不是城市胜似城市的美好生活,新农村建设不容易,而管好这一摊更不容易,关键看当家人心里是否装着农民,是否没有私心杂念,是否做到以德服人……
大宗村是一个内圆,也是一个“点”,一个先进典型,中国不可能村村这样,形成一个“面”,滕州也不可能。那么没有条件和能力成为“大宗村”的村子怎么办?一个村富了,村庄建设的比城市还好,但很可能与他一步之遥的另一个村还很穷,这很正常,因为这个村的书记只对本村负责,整个乡镇的富裕要看镇长、镇委书记的治镇方略了。
第二环 强镇效应
滕州市级索镇连续三年评为枣庄市“经济十强镇” 2004、2005连续两年位居枣庄市“经济十强镇”榜首,同时因地处平原被誉为“滕州粮仓”,列为“全国小麦示范基地”和“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区”,在当地声名远扬。提起这个镇的经济“滕州人都竖大拇指”,这个镇没有产生“大宗村”这样的典型村庄,但这个镇的农村多数都变了样,村民生活环境和方式不断破旧立新——环境美化,路面硬化,秸杆气化;改厨、改厕、改栏、改院;文明生态村、生态户的建设日新月异,呈现出一派新农村的气象。级索镇打算三年内建成循环经济示范镇,全面建成生态镇。
级索镇为什么有这个底气和自信呢?因为该镇经济强大,级索镇从财政拿出钱反哺农村,对发展沼气村每村10000元,每户300元补贴;对秸杆气化村每户900元补贴,如今,龙庄村、前杨岗村等村实现了“一人烧柴全村做饭”的膳食设想,光这一项村民每年省下的钱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免去了烟熏火燎或扛煤气罐之苦,做饭比城里人还省心。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就大力推广的农村“民心工程”——沼气,级索镇第一个在枣庄地区顺利成功实施,人们说: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级索镇经济好,有钱了才能帮农民解决燃“气”之急呀!级索镇党委书记李广宪在一次会后对记者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新农村建设主要还在发展经济、以工兴农上,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格局开始形成,最后走向共同富裕。他还说,农民并不笨,如果他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就会丧失致富的机会和勇气,政府要“帮扶一把,引导一程”,这就需要有钱,所以说发展经济才是建设新农村的最根本……
那么,没有资源、条件成为经济强镇的穷镇、落后镇的农村怎么办?谁来带动他们呢,正象“大宗村”不可能对他行政以外的村负责一样,级索镇也不可能对他以外的镇负责,那么,只有企业或市场这个杠杆才会超越这些,而且行政范围越大的政府越不大可能大面积的帮扶,那就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滕州盈泰集团便肩负了这个责任,他是三环中的最大一环。
第三环 大企效应
位于滕州市开发区104国道上的盈泰集团,是首批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名列全国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行业第6名。列入山东省(农业)十大产业集群。其产品不仅遍布全国,还大量出口,同时成为肯德基、卖当劳国内三大供应商之一,成为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中国市场货源专供商。有人说,如果盈泰集团原料收购、产业链建设等全部设在枣庄(滕州)境内,枣庄近300万农民会全部带动起来,农民们会天天有“班”上,有活干。
在漂亮的盈泰工业园区,党委纪委书记李洪启专门安排一个小组,向记者介绍盈泰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据介绍:1998年前,盈泰采取的是让当地农民一家一户养殖肉鸡肉兔,基地范围覆盖枣庄(滕州)等多数乡村。1998年后提出“走出庭院,奔向农田”的思路,实行企业化养殖,公司+农户。目前盈泰实行双赢战略,按照股份合作的方式,以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户为主成立标准化养殖场,个体自筹30%资金,盈泰担保贷款70%,养殖场建成后,产权归属投资者,由盈泰租赁经营,实行公司+公司的经营模式,初步实现了“农民变股民,土地变资本,农业变工业”的转变。农民由单纯的生产者变成了投资者和专业生产的主体,可以作股东分红,农户土地作为资本进入生产经营。仅此一项,每年就增加当地农民收入1.2亿元,这一方式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投资入股建棚的积极性。目前,“盈泰养殖基地”在覆盖枣庄(滕州)的乡镇农村后,扩展到了淮海经济区,圆圈越划越大。
盈泰把“补贴农民”变为了“调动农民”,上升到“指路—修路—出路—富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去,这对“新农村”建设有普遍意义,这一环最重要,因为中国的农村太多太多,名村、强镇太少太少。让每一个农村都有活干,每一位农民都比纯粹种地富,就需要有更多的农业产业化大企业心系乡村,参与进来,共同致富,这一点,无疑滕州盈泰做出了样板。
当前,随着国家十一五计划的不断落实和深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成为一个大众话题,一个热门话题,而且更是一篇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文章,大家都在找路子,创模式,但“滕州模式”下产生的“三环效应”也许更有现实性、方向性、操作性、推广性,“名村、强镇、大企”三环一面,优势互补,如果要总结,那就是:“小政府试点,大产业带面,套环式布局,无盲区致富”。(作者:经济导报记者 孙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