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教育

枣庄经济学校资助贫困学生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 编辑:张秋峰

       

        大众网枣庄12月20日讯 “如果没有学校的助学金和免学费,我可能早就辍学回家了。”这是已经在威海职业学院就读的枣庄经济学校的二三连读2009级大专一班的同学杨静的肺腑之言。
        2009年夏天,杨静和其他同学一道走进了枣庄经济学校的大门。然而,极度贫困的家庭经济形势使得她的学业面临废弃的危险。杨静是山亭区凫城乡禇裕村人。该村地理位置偏僻,不通汽车,出门上学要步行6里路才能坐上汽车。从她的申请报告中可以看出,她的父亲是一个在打工中受伤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母亲改嫁,家中还有一个弟弟要照顾,能够维持生活的来源是70多岁的爷爷奶奶仅有的种地的收入。她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够在职业学校里学到技术,但每年2000多元的学费对她们这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学校了解了杨静等同学的家庭情况后,果断地免除了她们中专阶段的全部学费,使她们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读完了二三连读的中专阶段,顺利完成了学业。
    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成为许多农村户籍学生和城镇非农户口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支柱。
        2007年,枣庄经济学校接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发【2007】41号文件。按照文件精神,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业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发给1500元国家助学金。政策精神领会后,学校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资助领导机构,由专人负责国家助学金的资格审查及发放。5年来,受益于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已经达到了7654人次,极大地帮助了广大的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
        在此之后的2009年,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和教育厅联合发布的鲁财教【2009】89号等一揽子政策的指示精神,学校开展了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免除学费的工作。由于这个工作政策性强,申请程序严格,学校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进行政策的宣传和程序的审查。两年来,已有142人享受到学校的免学费政策。2010级的尹晓梅同学这样发自肺腑的称赞这一政策,她说,是学校的免学费,才使得她能够维持自己的中专学业。感谢学校的免学费政策,感谢那些为了她的学业辛勤奉献的老师们。
        做好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和用足用好学校的免学费政策,将是下一步学校新的资助中心的工作重点。
        为了做好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和用足用好学校的免学费政策,学校在原来资助工作隶属学校政教处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成立新的学校资助中心,单独承担学校的这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不仅仅是做到让该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免除学费的同学能够安心自己的学业,更重要的是,该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资助他们经济的同时,更是想到了精神上的资助。在学生层面上,学校成立了许多的互助组和帮教组,有的是学生联合体,有的是师生联合体,他们相互作用,想方设法为贫困家庭的学子完成学业提供支持。在免学费政策之外,学校还安排了数十个有针对性的勤工助学岗位,安排贫困家庭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帮助学校食堂和超市进行一些勤工助学的工作,靠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能够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业。
        构筑完善的资助体系,将资助工作覆盖学校各个层面。
        下面两组数字,可以看出学校为资助学子成才方面所做的努力。
        自2007年以来,学校共向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583.5万元,有7654人次的学生受益于该项政策。
        自2009年秋季以来,学校共筹措免学费资金37.75万元,有142人次的学生受益。
        随着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枣庄经济学校的招生与就业工作也在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学校的教育教学、德育创新等各项事业都在蓬蓬勃勃地强劲发展中。2011年立项的位于新城教育园区的新校区建设工程即将开工。新形势下,枣庄经济学校的师生员工心里都藏着一把火,那就是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发愤图强、不断进取的强者姿态,以及对未来、对职教事业的无比热爱和企盼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定信念。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