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教育

枣庄逸夫小学“学、做、悟”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 编辑:李猛

       

        大众网枣庄2月22日讯 (通讯员魏晓鸣)枣庄逸夫小学因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赠了部分建筑资金,故学校以“逸夫”命名。邵逸夫先生视教育为立国之本,尽心尽责,不遗余力,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其勤勉慈善成为当之无愧的华人楷模。学校秉承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确立了这样的德育理念:即以邵逸夫精神为引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使师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弘扬邵逸夫精神,做自豪的中国人” 德育品牌——教师像邵逸夫那样勤勉敬业爱岗,学生像邵逸夫那样慈善做人成才!
    近年来,学校走过了“学,崇尚邵逸夫,走进邵逸夫;做,宣传邵逸夫,实践邵逸夫;悟,与时俱进,常学常新”的教育之路。
        学,走进邵逸夫,崇尚邵逸夫——树立学生做人之魂
        为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学校开展了在全校师生中邵逸夫的小故事征集活动,然后利用暑假组织一部分优秀教师研讨创编学校的校本教材。至2010年事已9月初,校本教材《走进邵逸夫》付印。学校还把它纳入校本课程课时,由专人授课。为深入领会邵逸夫的精神,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达到“双知”、“双会”(“双知”:知道邵逸夫的生平;知道向邵逸夫学习什么。“双会”:会讲邵逸夫的故事;会背邵逸夫的名言;)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们从了解邵逸夫开始,进而热爱邵逸夫,最终达到主动自觉学习邵逸夫。
        做,宣传邵逸夫,实践邵逸夫——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行为习惯
        为使邵逸夫的精神深入人心,学校利用校园文化匾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并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将邵逸夫的事迹以诵读、讲故事、说相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学校还提出“以邵逸夫精神培育人”,组织学生服务社会,鼓励学生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用邵逸夫的精神鞭策鼓舞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邵逸夫的精神渐渐内化为学生不断实现自身文明的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做到“三建立”(建立一个学习角;建立一个志愿服务岗;建立友谊班,即:高年级与低年级结成友谊班,从卫生、学习、纪律、安全等方面帮助低年级。)学生正是在每天的行动中、感悟中、体验中、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加持久。
        悟,与时俱进,常学常新——构建学校和谐的教育场,促进师生各项素质的提高
        在学校开展的“弘扬邵逸夫精神,做自豪的中国人”主题活动中,用邵逸夫精神做引领,学有目标,做有内容,显性课程(校本课程《走进邵逸夫》学习)和隐性课程(育人环境、校风、学风、教风等校园文化)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以德育目标系列化为引领,以德育内容现实化为基础,以德育途径课程化为载体,以德育管理科学化为动力”的“四化”德育工作模式,使师生受到熏陶,不断成长、进步,促进各项素质的提高。
        目前的逸夫小学,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和积累,“邵逸夫精神”已积淀为一种校园文化,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教育品牌,它深刻地影响着全体师生员工,为学校地发展和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