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法制

佯买手机夺路而逃 是骗是夺其罪待酌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 编辑:王振

       


    (张夫清 撰文)
     
    [案情]2006年2月25日下午,犯罪嫌疑人何某同王某(在逃)窜到某移动合作营业厅,以购买手机为由,从营业员手中拿到一部三星牌手机后假装验看,然后趁营业员不注意时,转身就跑,夺门而出,该营业员发现后就大喊“抢手机了”,接着并报警……。后被闻讯的群众追赶将何 某人赃俱获,该手机价值人民币2450元。


    [分歧]

    本案在处理过程中,对于被告人何某的行为的定性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何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虽然行为人以骗开始,但却是以抢为终,最终导致占有财物的结果行为是抢夺行为。


    第二种意见认为:何某虚构事实,以购买手机为名,使营业员自愿将手机交到其手中后外逃,客观上采用的是诈骗手段而不是抢夺手段,应定诈骗罪。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意见。其理由如下: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诈骗罪主观上都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客观上都侵害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所不同的是客观表现方面存在的差异,即非法获取财物的方法不同。抢夺罪是采取乘人不备,公然夺取的方法取得财物,诈骗罪是采取欺诈的方法,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取得财物。从本案来看,可以说是骗与夺互为手段,相互交织的,对其定性,关键要分析行为人获取财物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手段——是骗还是夺?


    首先,本案发生特定的场所即移动合作营业厅,营业员虽然将手机交给何某验看,但不能就此简单认为营业员自愿交付了手机——这是本案认定诈骗罪的关键?何某以购手机为名,诱骗营业员将手机交到自己手中,从表面上看,由于何 某的欺骗行为,使营业员产生错误即以为何 某想购手机,并将手机交给何某,但营业员的该行为与诈骗中被害人因受骗上当面自愿交付财物的行为是有区别的,营业员主观上始终没有自愿交付的意思。相反,对手机一直进行控制,从何某携机外逃时营业员马上喝止并电话报警这一情况反映出来。


    其次,何某采取先骗后夺,诈骗仅是手段,其后实施的抢夺行为,才为其获得手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是何某的行为之所以以构成抢夺罪的关键。何某以欺骗手段从营员手中拿到手机后便乘人不备,公然夺路而逃,这时的行为就不是诈骗的行为而是公然抢夺的行为,以此来达到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


    由此看来,何某非法占有财物主要是以抢夺的方式实现目的的,其行为更符合抢夺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以抢夺罪追究何某的刑事责任是比较准确的。

     

     (山亭区检察院宣)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