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新闻 > 枣庄人物

传开希望小学教师王桂兰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枣庄大众网 编辑:xuxiaohan

       

    用爱托起文峰山下的“希望”

    ——记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传开希望小学教师王桂兰

     

        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历程是艰辛的!每当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山乡父老乡亲们的重托,面对各级领导的关爱,虽然苦点、累点,我感到无比的高兴、无限的欣慰。

        做一位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全身心地播洒雨露,让每一片“绿叶”都充分享受阳光,茁壮成长!

    ——摘自王桂兰日记

     

     

        枣庄大众网9月8日教师节专稿(通讯员 刘伟)从教二十四年来,她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用无形的师德魅力,丰富的文化知识,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去引导、培养、教育每一名学生,在多年的语文、常识等学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出深厚的师生情感,探索出具有山区特色的教学方法。由于她师德高尚,教学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被表彰为“优秀教师”、 “师德标兵”,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全区“十佳教师”称号。她以实际行动塑造出红色山区的师表楷模。她就是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传开希望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教师——王桂兰。

     

    “让山区的孩子都能上学”是她多年的夙愿!

     

        1958年,王桂兰出生在江苏邳州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和绝大多数的农民家庭一样,生活十分清贫。生性好强的王王桂兰,从小就喜欢上了读书,但是在当时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上学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因为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粮。村里的许多孩子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一些家庭根本就不让孩子上学,更何况一个女娃。为了上学,王桂兰哭着、闹着求爹娘。爹娘疼爱她而且比较开通,他们咬咬牙,答应了她的要求。为了供桂兰上学,他们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钱。体味着父母的辛劳,眼见着儿时的伙伴因为贫穷上不起学,王桂兰深深体会到上学是多么的不易!于是她暗暗立下志向,刻苦学习,长大当一名教师,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都上得起学!在父母艰难的支撑下,王桂兰勤奋刻苦,终于在1978年读完了高中。

        1982年王桂兰嫁到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李庄村(与江苏邳州相邻),与杨宗平喜结莲理。李庄村坐落在鲁南文峰山区,这里曾是当年铁道游击队及文峰支队活动的地区,当地群众曾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桂兰嫁到李庄后,目睹了当地的许多孩子虽到了上学年龄的因缺少教师,仍在山上放羊、拾柴、嬉戏打闹时,她感到心痛。回想自己的童年,她决心用文化知识来改变山区的面貌。凭借自己那点知识,王桂兰来到当时的村小——李庄小学,那时老师的待遇很低,没有人愿意去教书,在做通丈夫及家人的工作后,王桂兰如愿以偿地成为李庄小学一名民办教师,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当她第一次走上讲台,看着几十双渴望知识的目光,她激动得流下眼泪,立志要扎根这贫瘠的山区,为山区的孩子,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一干就是二十四年。

     

    “有付出、有牺牲,才能换来山区的面貌的改变。”

    这是她对二十多年来教学生涯的理解!

     

        山区的教师是十分清贫的,在那过去的日子里,作为一名山区的民办教师,工资少得可怜。1983年一个小生命降临到这个幸福的家庭,然而这种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小家伙的来临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繁忙,每月只有二十多元已不够补贴家用。没同桂兰知道,丈夫杨宗平东借西凑买了一辆三轮车准备做点小生意。“独角戏”难唱,一向支持桂兰工作的杨宗平开始做起了她的思想工作:“你一个月的工资,咱们做生意一天就挣出来了,看你起早贪黑,今天听课、明天检查多紧张、多麻烦,再说你刚参加工作教龄短,猴年马月才能轮到你转正,不如回家跟我帮个下手,俩人好有个照应,再说孩子太小也需要你照顾。”她耐心地做丈夫的工作“我知道,我一去上班这个家辛苦你了,又看孩子又持家。你和儿子需要我,这个家需要我。而全班几十个孩子、上百个家庭也需要我。宗平,一个同百个,只有辛苦你们爷俩。再说金钱是身外之物,有多少花多少,如果失去这份工作,我会痛苦一辈子的!”听她这么一说,杨宗平没再坚持,只好带着那么小的儿子同别人合伙做生意,为此她们家还吃了一场“官司”。

        王老师所在的李庄小学教学条件极差。低矮的教室由于年久失修,每到下雨的时候,总是外面大下,里面小下,教室的墙皮四处脱落,地面也是坑坑洼洼,支水泥板的泥墩东倒西歪,水泥板动不动就歪倒,经常不是压着学生的脚,就是碰着学生们的腿。王桂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利用学生放学的时间,悄悄地垒好土墩,修整了不平的地面,为孩子们上课解除了后顾之忧。丈夫得知后心疼的要命,自己花钱买来一百多片瓦片,修补好教室的屋顶。看着宗平所做的这一切,王桂兰感到莫大的幸福和鼓舞。工作到了忘我的程度,每天起早贪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经常吃住在学校。长时间的劳累和营养不良,她的身体变得更加消瘦、虚弱。

        1997年,李庄小学迎来了一个希望的春天。共青团山东省委与印尼华人林春华先生取得联系,由其捐款三十万元,改扩建王桂兰所在的李庄小学并更名为传开希望小学。王桂兰激动万分,成为希望小学的教师,她深感荣幸,更加坚定了献身教育的信念。

        2001年,在复习迎考的一天,她突然晕倒在讲台上。经医生诊断,她心律不齐,早搏频发。医生建议她休息一年,她把医生的建议抛在脑后。她心里想“全社会的人都纷纷解囊,捐助希望工程,山村里的孩子才能有更多机会上学读书,我绝不能因为一点小病就耽误了学生。庄稼耽误了只是一茬,学生耽误了是一生。”就这样,她一天也没在医院呆,坚持工作直至再一次晕倒,才正式住院,这一住就是一个星期才基本恢复健康。提及此事,王老师当年的学生姚雪芹(现在当地任中学教师)仍记忆犹新:“当时王老师正在黑板上写字,突然她的身体晃了一下就倒在地上,我们都惊呆了。不知谁喊了一声‘王老师又晕倒了’,我们才缓过神来,大伙慌忙跑到王老师的身边。我和李强拉王老师的胳膊,马毅同学使劲地推王老师的后背,我焦急地喊:‘王老师,王老师……’我们吓坏了,一个女生突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接着大家都哭了。校长和其他老师闻讯赶来,边掐她的人中边不停地摇晃。过了一会儿,王老师才慢慢睁开双眼,大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王老师醒了!”

        今天,王桂兰的儿子——杨飞已长大成人,他就读于烟台师范大学。杨飞在给母亲的来信中回忆儿时的经历时,写道:“那时候,看着妈妈你整天又忙又累,我和爸爸心中也挺难过。我一个人在家时经常饿着肚子等你盼你,却总不见你回来。特别是冬天,你连夜给学生做棉帘,我没有棉衣穿你却来不及管。爸爸做生意没回到家时,我又冷又饿的时候,多么盼望妈妈你能早点回家,然而每每希望落空后,那时总认为你不是一个好妈妈。每当听别人家的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时,我就心烦。现在我才逐渐明白,你并不是不爱我和爸爸,你只是把对家庭的爱、对孩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里。因为生活在那样特定的环境里,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付出、有牺牲,而付出和牺牲对妈妈你来讲,只能以家庭为代价。”儿子这番真切的话语,使她热泪盈眶,心中的伤痛多少得到一些抚慰。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母亲般的关爱”

    是她用实际行动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诠释!

     

        教孩子首先要爱孩子,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像妈妈一样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让王桂兰悟出了许多道理,她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她的办公桌抽屉里,有这样一沓小纸片:明天给肖**调换一下座位;放学后到魏鹏家里家访;孙磊进步了,要加一朵小红花……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点滴小事,润泽了无数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涉世之初就感受到了人间的温馨与真情。

        孙帅是王老师的一位学生,爸爸被无情的车祸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妈妈的离家出走无疑又给小孙帅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从此便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子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默寡言脏兮兮的小男孩。一天早上,王老师在教室里没有看到他的身影,问遍了全班同学,大家都说不知道。王老师埋怨自己没能早一点做好孙帅的工作,与同事简单的交待了几句后,便踏上的去孙帅家的寻访之路。孙帅奶奶的一句“他一早就去上学了,”让王老师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村口的一位大嫂告诉她,好像住山上去了。“孙帅,我知道你心里苦,都怪老师粗心没能照顾好你。回来吧,奶奶等着你,老师等着你,全班同学也在等着你……”王老师沿着羊肠小道一边攀登,一边呼喊。这时从不远的石塘里传了一阵抽噎声,循声找去,发现他正背着书包坐在石头上哭泣。看到老师过来,一头扎进老师的怀里,哭诉着:“老师,我想爸爸和妈妈,我不想上学了,我想挣钱养活奶奶。”王老师告诉他,“我就是你的‘亲妈妈’,你小小年纪不上学那有本领来养活奶奶,起来跟老师上学去。”从此,放学后王老师经常把他带回家,给他烧水洗澡,帮他缝缝洗洗,教他做饭、做家务。休息时,王老师一有空还经常到他家帮助她们祖孙俩干些农活。现在的孙帅已是美满幸福的三口之家。

        学生刘艳,家庭生活困难,学习成绩一般。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王老师热情地帮助她,每天放学后都把她留在办公室辅导。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刘艳的成绩很快就进入了班级前十名。王老师还在生活上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逢年过节,给她买点心、衣服,平时还经常给她提供学习用品。有的老师不解,王老师解释道:“我只是觉得她是可塑之才,如果不好好教她,会很可惜的。”果然刘艳不负重望,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学,再上高中,后来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如今,刘艳参加了工作,每年都会抽出时间来看望恩师,这一天是王桂兰最开心的日子。学生李云在学校的一次义务劳动中摔伤,王老师一口气把她背到车站,送到区医院救治。在李云住院期间,她几乎天天挤出时间去医院照料她。在李云每次因疼痛而皱眉头时,她总会心疼地偷偷地流泪。到李云出院时,王桂兰整整瘦了一大圈。每每提及此事,李云都会眼含泪花,从王老师身上,李云体味到了另一种母爱。

     

    “过去说学生有半碗水,老师就得要有一碗水,

    而新时期的老师需要做长流水。”这是她的不懈追求!

     

        王桂兰常说:“过去说学生有半碗水,老师就得要有一碗水,而新时期的老师不能落伍需要做长流水,山区的教师更不能落伍。”她深知一个好老师,不仅给学生以知识,更主要的是以人格的力量去感化学生。从教伊始,她就虚心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教学的各环节,使课堂教学走上了正轨。为了充实自己,开阔学生的视野,她自费订阅《语文教学研究》、《作文成功之路》、《演讲与口才》及教学教研资料。山里的孩子买不起学习资料,王老师就把自己买来复习资料无偿送给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广泛地阅读和吸收使其如鱼得水,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多次被评为“优质课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作文先后有二十多人次在全国和省市组织的作文竞赛中获奖。由于她知识丰富,教法灵活,有过硬的基本功,她的教学质量总是一流的,几乎年年名列前茅。

        她总执着地认为:“我欣赏优秀生,喜欢中等生,但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困生,如一缕春风,吹散他们心头的迷雾和困惑,像润物春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同学们都反映: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只有做学习小主人的喜悦,没有自卑的感觉。

        二十多年来,王桂兰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数不清有多少山里娃从这里“飞”出山外。她有一个“宝贝箱子”,箱子里面装满了她所教过的学生从全国各地写来的信、贺卡,以及自己从教二十余年来所取的一摞奖状。王老师的爱人开玩笑地说:“教了二十多年书,得了一箱子‘宝贝’,卖给收购站,还不值半张票。”可是王桂兰却深深地知道物质上她是清贫的,但精神上她是富有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自王桂兰任教以来,在书法、演讲、公开课及学科联赛中多次获镇、区一等奖,获省级论文一等奖,实绩考核连续九年A级,师德考核连续十一年优秀,连续五年获区级师德标兵、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004年被评为峄城区十佳教师。面对荣誉,王桂兰感到了无比的幸福和安慰,同时也使她倍感责任重大,她说:“希望工程是全民族的事业,无数人为此献出了青春甚至生命。我只是千百万个辛勤教育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员,党和政府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一定会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吐完最后一根丝,滴尽最后一滴泪,为了山区的教育和孩子,王桂兰甘愿燃烧自己,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照亮文峰山中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心灵。

     

     

    王老师正在耐心地辅导孩子

     

     

    孩子们正在利用课下时间同王老师交流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