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山林守护者:房金佩
枣庄大众网讯(通讯员 刘明祥 胡开峰)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党员,19年如一日义务守护本村的4座青石山。每天与大山为伴绿树为伍,栽树不止,管护不停,换来了绿涛阵阵,满目葱茏。山绿头白,无怨无悔。他就是“全国优秀护林员”房金佩。
今年75岁的房金佩,家住山亭区水泉镇佛山湾村。他1959年入党,两年后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26年,为村里的老少爷们办了不少好事、实事,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1987年,56岁的房金佩不顾组织的再三挽留,将班子交给了村里一伙头脑灵活、年富力强的年轻人。
退休在家的房金佩,进行了长时间的反思,回顾自己担任支书的二十多个年头,他感到欣慰,唯一让他遗憾的是本村的4座青石山没能绿化,孤零零的几棵侧柏悉数可数。在自己的记忆中,原先山上也都长满了树,坝堰上全是金银花,大跃进年代全部遭到破坏。房金佩走马上任后,组织村里的20多名小青年成立了造林专业队,自己育苗建起了红星林场。万万没想到的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村子里来了运动,林场被冲散,9万多棵树木被砍伐怠尽!十几年的绿化成果付之东流,老房疼得直跺脚。打那,山上再也没了绿色。他想,自己何不趁退休没事,植绿护山,让荒山重披绿装?
说干就干,老房只要认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他说服老伴和儿女们,拿起镢头,拎着水桶上了山,这一干就是19年。佛山湾村的这4座青石山是什么样的山呀:山高路陡,满目乱石,连草都不长的青石山要绿化好谈何容易?!为确保绿化成功,房金佩首先请镇林业站的技术员为大山“把脉”,林业站的同志进行实地查看后告诉他:这样的穷山只能栽侧柏,土层较厚的地方可适当栽植一些花椒、银花等经济类作物。他心里有了底,便开始了艰苦的植树活动。
为节省资金,自1987年起,房金佩每年都腾出一、二亩好地用来繁育侧柏、花椒苗木,待苗木长到一尺左右适时上山。侧柏属常绿树种,适应性强,栽植季节不受限制。老房摸准了这一点,一年四季有苗就栽,遇到雨季更是大栽特栽。虽说树苗适应性很强,但山上的土壤少得可怜,相当一部分苗木天一旱就干死了。实在没办法,房金佩不得不从3华里外的村子里挑水上山浇树。上了年级的人,一般腿脚都不太灵活,况且老房年轻时腰部就有毛病,上山时只能一手扶着钩担,一手按着腰蹒跚前行,遇到陡坡只能一桶一桶将水提上去。一天三、四担水下来,全身跟散了架样,腰疼得更是厉害!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个夜晚老伴是在他不住的呻吟中熬过的。房金佩为确保栽植一棵成活一棵,他总是设法将新植的幼苗连浇3年。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绿色的回报,六七年过去了,栽植的11万多株树苗渐渐长成了树,连成了林,满山绿意渐浓。
去年6月底的一件事,房金佩至今提起心里还犯寒乎。当时,连续几天下大雨使他喜出望外。那天雨点一停,他便带了镢头上山补栽侧柏。没想到一到山顶一阵急雨将老房淋成了落汤鸡,紧接着上了大雾,连脚跟都看不清,只能用镢头当拐杖,摸索着往回赶。突然,他一脚踩滑摔到了4米多高的明崖下,脸被摔破,左肢膝盖摔了个粉碎,当场便“死”了过去。也不只过了多久,老人醒来时已是夜幕降临,他只好扔了镢头爬着下了山。之后的2个月,房金佩一病不起,险些丧命。老头倒挺乐观:“如果真的摔死在山上,我便永远和我的山、我的树永远在一起了!”
栽树不易,管护更难。由于当地群众有靠山吃山的习惯,以至于刚刚栽上的小树就被人拔了当柴烧。房金佩便每天在人们下地干活时守在主要的上山路口,向大伙宣传植树绿化的好处,苦口婆心地普及林政法规知识。为扩大宣传面,村里的大喇叭老房也隔三差五地讲上一次。山上树木多了,秋冬季节尤其是春节前后山林防火的任务十分艰巨,房金佩便昼夜守在山上,19个春节他都在山上的石屋中度过的,听着山下噼哩啪啦的鞭炮声,自己何尝不想回家与儿女们团聚!
看山得罪人是常有的事,理解的好说,不理解的根本不买他的帐。有一年秋天,房金佩的一个近门侄媳妇,在山上砍了2棵小侧柏,被老头一直追到了她家,最后上报林业部门,按规定补交了罚款。就为这事,他的这位侄媳妇至今也不搭理他,背地里还骂他“死老头子”。
满头银发换来了青山绿水,佛山湾村恶劣的生态环境一去不复返了。近日,笔者在山上碰到了房金佩老人。他深情地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份内之事。党培养了多年到了现在我也不能失去晚节,只要对大伙有个好,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干下去!”此时已是傍晚,夕阳的余辉照在老人身上,将他映得分外高大。
房金佩(左)正带领孩子们参加义务植树
房金佩正采摘侧柏种子,准备自己育苗
被房金佩绿化的上山道路
房金佩(中)在青石山上开设“绿化课”,经常向孩子们讲解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