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大学生零薪制不足解决就业 ,难在哪?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枣庄大众网 编辑:王振

       

        枣庄大众网2月15日讯(通讯员孙竹梅报道)2009年新春招聘会异常的火爆,无论是在鲁南人才市场,还是枣庄市市中区人才市场亦或是职业介绍中心,无一例外地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以参加现场招聘会求职”的研究生首次在我市的招聘会上出现;非枣庄籍贯的其它省市前来应聘的学生也较以往增多了;枣庄籍贯毕业后在外乡就业欲返乡的求职者也在增多;就连一些尚在读大一大二的学生也来招聘现场“感受气氛”…….
        山东理工大学学机械专业的褚超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他们这个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找到工作了,可是今年赶上金融危机,许多企业要不停产,要不不招,现在只有10来个找到工作的。
    同样来自该校计算机专业的赵辉说,为了实现就业,他们班不少同学采取“零薪制”。
    …….
        如果以上是从招聘会的现场让你从感官上感受今年就业形式严峻的话,那么下面《大众日报》报道的一组数字可以更加具体的让你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近年来,山东省高校毕业生每年净增 30%以上。今年全省毕业生数量已突破 46.5 万,加上外省山东生源和往年未就业者,就业总量已突破70万。而就业岗位却空前紧张:因金融危机,省劳动保障厅将今年全省增加的就业岗位由连年的百万以上下调为90万人;而省人事厅就业处估计,在这些新增工作岗位中,适合大学生的只有 23.5%。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李伯平介绍:山东目前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提供 6.5 万个就业岗位。但随着产业升级,这一比例将逐年下降。因此,不谈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放缓,即使保持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逼近极限。
        而在我市,大学生毕业人数也由07年的10700人增加到现在的14000人。而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的主要支柱产业如纺织、电子基本不招人,水泥、煤炭产业也招人有限。
        那么,除上面提到的大学生人数增多、产业升级导致的供需矛盾外,大学生就业难还难在哪呢?
        一个成功的人,要有理想缺少职业规划导致求职盲目
        在一次对大学生的演讲中,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曾说过:“一个成功的人,要有理想,如果只是抱着想发财的心态是无法成功的。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多半是书本知识,一定要积累社会经验,然后有自己的发展规划。”
        李开复寄语大学生一条箴言:要积极主动,不要让别人掌握你的抉择,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
        事实上,这正是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大学生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刻板的书本知识,没有人告诉他们真实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人教他们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发掘自己身上的潜力,将自己的能力投入到最能发挥自己价值的地方去。即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大部分人也倾向填报名气较大的学校,甚至孤注一掷填报名校的冷门专业,有的则是盲目跟风报考当时的热门专业。
        可是,即使我们不能在高考填报志愿前确立自己适合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给自己制定好一份长远的人生规划,那么也不至于到毕业时如此茫然了。
        可是往往多数大学生经历了高考、离开了家人,缺少了自我约束力,整日混迹于校园、享受大学的自由氛围,几年课程学习下来,学到的一些是与社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的滞后知识,而缺乏对自身能力、优势、兴趣的明确了解,直到大学毕业,才猛然发现自己没了方向,加剧了求职的盲目性与扎堆现象。一些所谓热门专业、热职位挤破了头,事实上多数求职者充当的只是“凑热闹”的角色。
        在市中人才市场招聘会上,2007年毕业的曲阜师范大学李强告诉记者,大学期间一直在考研和工作之间摇摆不定。考研失利后决定先工作,可是为了考研自己几乎没有什么社会实践,缺乏具体操作技能,找了几个单位都不如意,后来他只好违愿的签订了一家公司,可是由于缺乏对公司的了解以及并不喜欢,李强工作不到1年,就又辞职考研。
        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也给用人单位带来诸多无奈。在采访时,一些企业纷纷表示,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自身定位,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没有起码的了解,需要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有的大学生刚接受完培训就跳槽,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
        高投入不一定高产出认识偏颇导致“自愿失业”
        我们不可否认,为了找到满意的工作,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可是费劲脑汁,他们不顾路费的高昂不停的穿梭在不同城市的不同招聘会,他们不惜花费人力物力去制作一份精美的个人简历,他们甚至省去吃饭钱为自己满上一件得体而蕴含品质的服装去面试……
       “家里供我们读书不容易,我们这一代,不像70后,考上了大学相当于找到了工作,因为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包分配,我们也不像现在的孩子,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掏钱,我们这一代,赶上了市场经济,从小学到大学家里都要给我们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我们就业实施双向选择。你想,谁不想毕业后找到一份安稳、高薪、理想的工作,也算不辜负父母的一生的培育,同时也为自己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生活基础,特别是在高房价的影响下。”对于就业,对于就业的高投入精准备,许多大学生毕业者也颇为无奈,特别是在求职屡屡碰壁的情况下。
    然而“高投入一定有高产出”吗?
        在一个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中,一切选择行为都变得越来越理性。大学生扩招,导致毕业生的供给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可提供岗位却在减少,因此,应届毕业生整体的薪酬水平大幅度下降、留在大城市以及进入机关名企等理想单位难度加大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问题在于,社会、家长和大学生自身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个现实。对大学生就业期望水平没有调整到位,依然是高高的。
        就这样,当投入和产出不对等时,他开始心理不平衡了。他会觉得就业“难”。更有甚者,觉得“难”之后就是“等”。
        记者身边有许多年轻的朋友,他们毕业有的近1年,有的2年,可是找不着合适工作就“赋闲”在家、饱食终日的不在少数。事实上,他们的家人朋友包括记者本人给他们介绍的工作 不少,可是他们总是予以拒绝。“工资太低了,才1000来块钱”,“我去了也不一定给我签合同,不去了还是”,“这单位这么小,又不是什么好单位,去了我干什么”,“枣庄这个穷地方,我可不想一辈子呆在这”……
        这也就是所谓的因认识上的问题而造成大学毕业生“自愿失业”(在国外,如果有工作,但因为工资不理想,地点不理想,或是工作不理想而不去就业,就不能算作失业,而称之为“自愿失业”) 。
        当然这种自愿失业很大程度上也和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地区差异较大有关。

        高风险下谁愿去创业大学生创业低迷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创业被认为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剂良药。因为大学生生创业时,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伙创业等形式带动更多的同学就业,甚至随着事业的发展和创业规模的扩大,能够接收更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平均1个大学生创业可以带动5个人就业。
        可是记者在我市的一些招聘会现场对30大大学毕业生随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对自主创业没有意识,只有4个学生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可以尝试创业,不过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创业项目、创业资金等很是茫然。
        据枣庄市人事局介绍,我市目前尚无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专门文件政策,只是在以前的一些文件中有过提及,不过,目前,尚无一个大学生利用这些政策创业。
        然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学生是全社会的创业主体,创业率为20%到30%。
        我们不可否认,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缺失主要是和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关。国内大部分院校在学生课程的设置、学生的培养等方面偏重应试教育,放弃和忽视了对学生的技能尤其是创业方面的教育。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都是如何学好专业,毕业后如何在工作岗位上作出成绩,而很少提倡让学生自己去创业。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在考虑今后去向的时候,都习惯性考虑如何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而很少会有人主动的去打算可不可以自己开创一番事业。
        除教育体制的原因外,创业的高风险性也让众学子望而止步。“因为要创业就需要资金,可这部分资金从哪来,当然从亲戚朋友那东拼西凑可以借来,可是创业如果失败,其承受的资金损失往往要高于创业初期的成本资金”,现在济南一电影剧场做市场推销的07级新闻系女生李然说,自己一直想创业开家广告公司,可是面对资金的巨大风险她还是选择了给别人打工。她说,“这样,一方便也是积累社会经验,以便对广告市场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便也是给自己积累人脉关系,毕竟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实践、没社会关系很难创业”。
        据悉,在商业信用体系高度发达和商业环境优良的美国,创业成功仅为1/4,我国更低,而缺乏充裕资金和广泛社会关系的大学生成功率仅为2%-3% 。
        除以上原因外,大学生追求安逸,害怕吃苦、摆摊开店觉得面子上过不去等主观因素也是大学生不愿创业的原因所在。

       “上大学像是在度过一个悠长的假期”自身素质不足导致求职难
    除了以上原因外,部分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欠缺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又一“壁垒”。
      在采访中,许多正在求职的毕业生表示,参加了这么多场的招聘会,其实可供选择的工作岗位不少,好工作也不少,但自己很多方面离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总是有一定差距。比如英语口语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都是许多大学生的软肋。而这些恰好是许多用人单位所看重的。
      不少用人单位向记者反映,大学生们找工作难很无奈,而他们找不到好人才也很无奈。“现在用人单位需要的都是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需要的都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而现在高校培养的人才普遍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一家用人单位负责人说。
        除了高校培养模式和市场需求不配套,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脱节外,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观不努力也是造成一些大学生自身素质欠缺的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许多大学生上大学以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上网、看电影、谈恋爱、睡懒觉、逃课成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主要内容,而考试只是临考的前一个星期或前一两天临时抱抱佛脚,上大学像是在度过一个悠长的假期。
        “你说,你们这样平常学习又认真,成绩又好,实习的时候又发了这么多的稿子,可我呢,除了睡觉就是看言情,整一个混日子,要成绩没成绩,要实践没实践,能找到工作算是我祖上积德、命好!”直到现在,记者还清晰的记得07年毕业时我们班一同学找工作时说的一番话。
        鲁南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更加理性务实,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吃苦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与之相比,许多大学生非但不具备这些东西,还因眼高手低、没有责任心等等毛病屡遭用人单位诟病。“尽管说这几年人才过剩,找工作难,但自身过硬、真正优秀的人才,找工作并不难”。
        除自身素质不过关外,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技巧上的欠缺也是求职屡屡碰壁的原因。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许多大学生手里虽然都拿有精心制作的简历,可是简历面孔基本千篇一律,缺少针对性,更别是里面有对应聘单位、岗位的认识。而自卑心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总是说,“试试看”,显得很没自信等。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