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工商局着力开展商品市场大走访大调研活动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枣庄大众网 编辑:王振

       

        枣庄大众网3月25日讯(通讯员陈书昌报道)日前,枣庄市工商局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了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情况的调研活动。同时,吹响了系统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角,统筹兼顾,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拉开了“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的帷幕,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真正帮助群众的需要。未雨绸缪,着眼长效。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完全市场经济体系日益健全,市场经济发展异彩纷呈,商品流通日趋重要。作为商品交换总和的市场,承载着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使命。该市各级工商机关全力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和谐繁荣”市场体系的要求,按照“政府决策、统一规化、社会共建、工商监管”市场建设的原则,呈现出了主体多元化、产业股份化、管理规范化的市场建设新格局。目前虽遭遇全球金融危机这股“寒流”,但该市各类市场建设、升级、改造却迎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春天”。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目前,枣庄共有规模以上商品市场260处。其中,消费品市场222处,生产资料市场36处,生产要素市场2处,市场摊位数10768个。年成交额过亿元市场20处。各类市场成交总额132.09亿元。其中,滕州杏花村干杂海货批发市场年成交额13.5亿元。市场类型分别是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三个大类。有10处市场被评为省级规范化文明市场,有辐射全国“二手车”市场1处。全市以大型专业商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一般商品市场为延续补充,形成了沟通城乡、辐射全省、全国商品市场的网络。商品市场建设蓬勃发展,有力有效地活跃了商品市场流通;也方便城乡居民生活,合理地配置了资源,促进了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增强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工商机关自去年9月1日停征“两费”后,某些市场所在地的村委会或个人,巧立名目,以收取“摊位费”、“卫生保洁费”等名义,向市场经营者违规收费,加重了市场经营者的负担。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办管脱钩”以后,枣庄工商机关开办的专业性市场,已经实现了脱钩。国家曾对市场的设立和权属,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目前法规只有1983年实施的《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该法规立法较早没有明确规定市场的法律地位,内容已经严重滞后。现实中大多数市场没有土地使用手续,无法登记注册。又由于大多数市场产权和主体资格不明确,开办者对市场经营者内部管理责任得不到落实,市场设施落后老化、卫生状况差、划行分市混乱等问题仍存,有的市场开办者甚至成为市场经营者违法经营的庇护者。当前,一部分市场滥建乱摆、乱扯乱挂、垃圾狼籍、污水横流的现象,有“愈燃愈烈”之势。执法人员在监管督查时了解到,市场开办者与经营者相互指则、推脱。对这种无序、脱管的态势,双方各执一词,都认为责任不在自己。据调查了解,该市驻地正在拆迁扩建、改造升级的振兴批发市场,计划改造升级后与级品街衔接使用管理。日前,在拆迁时发现,原来这个市场其中一条道宽为30米,完全能够满足当时的需要。伴随着经营者进驻使用,一些业户将原本30米宽的路面,挤占得不足15米,不但交通受阻,就连日常经营也很困难。枣庄类似这样的市场,在投入使用时普遍存在店外再自建店“伸舌头”的现象,又将店内的商品店外面买,已成为枣庄市场一大“怪”。这种现象既防碍交通、影响市容、污染环境,也给经营者、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为防止类似“怪象”的再次发生,建议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从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出发,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强化监管,切实遏制这类现象的“重演”。好亦鉴之,坏亦鉴之,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省直接管县的体制改革。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地要在建设市场、改扩建市场、发展市场的过程中,要切实站在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度和市场长期繁荣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协调,超前规划,着眼长远。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决定着市场载体的能力,是市场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各类市场要想长期健康协调地发展,必须注重提高它的载体能力。所以,市场施工建设时,必须将场地、道路“红线”一次敲定。据市场开办者透露说,“先把场地、道路建的简陋、窄一点,以后有钱再完善、加宽。”实践证明,道路、市场修建完了,两边配套设施也盖完了,想再加宽、完善也就难了。同时,也要对城市发展、市场繁荣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计划。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