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经济导报枣庄揭秘资源枯竭型城市申报过程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经济导报 编辑:王振

       

        枣庄大众网3月26日讯 今天,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子报发文,介绍枣庄资源枯竭型城市申报过程.
        3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2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山东省枣庄市名列其中。

        这是迄今为止山东省乃至东部地区惟一一个入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将直接获得中央财政给予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并将得到省级支持,这无疑为其实施多年的转型战略提供了巨大动力。

        20日,枣庄市发改委副主任庄建泰向经济导报记者讲解了申报的过程。

        山东省内四选一

        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支持,始于2007年年底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当时,国务院在全国界定了118个资源型城市,包括煤炭资源型城市、森林资源型城市、金属资源型城市等多种类型,枣庄名列其中。

        其后,国务院要求在118个资源型城市中选择一部分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的城市,给予重要支持。“当时我们就认为枣庄符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定义,因为枣庄开采煤炭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枣陶煤田已经枯竭,这个区域的煤矿已经闭井破产。”

        但在国家确定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时,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只针对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不包括在内,因此枣庄市没有申报。

        在第一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于2008年年初确定之后,“我们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还要出台第2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这时我们进行了积极的申报,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汇报了枣庄矿产资源情况、开采情况和现在的实际状况。”

        据了解,当时山东省内共有枣庄、济宁、淄博、东营4个城市提出申报,要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但最终国家发改委根据各个城市提供的资料以及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认证标准,通过专家的论证,将枣庄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这也改变了此前资源枯竭型城市都位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现象,东部地区有了惟一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

        支持细则待确定

        枣庄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后,具体将获得哪些支持?

        庄建泰告诉导报记者:“根据对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国家的支持主要是财政转移性支付,其他的并没有明确细则。但另一方面,国务院要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我们也向省领导汇报了此事,省领导表示首先由枣庄提出建议,然后再由省政府确定具体出台什么政策。”

        目前,枣庄正计划对第一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考察。“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甘肃、内蒙古等都针对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出台了具体的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民生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等多个方面。我们将根据外省的情况,向省里提出具体的建议 ,具体支持政策现在还不好说。”

        目前依然难离煤炭

        无论如何,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无疑将对枣庄实现城市发展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另一方面,枣庄市转型战略已经实施多年。“早在本世纪之初我们就确立了转型的政策,并在2008年将城市转型置于枣庄市发展的统领地位。无论国家是否出台支持政策,枣庄都得转型,这是枣庄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现在有了国家的支持,我们将转得更快一些。”

        自实施转型以来,枣庄市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产业链已经大大拉长,煤化工发展迅速,煤炭已不仅仅是一种燃料,更是经济发展的原料;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机械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迅速,煤炭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枣庄目前的经济结构中,煤炭依然处于基础地位。在枣庄大力发展的8大替代产业中,煤化工、精细化工都建立在煤炭基础之上。

        对此,庄建泰认为,枣庄的发展在短期之内依然难离煤炭。“经济发展建立在渐进的基础之上 ,建立在自己的优势之上。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脱离自己现有的优势,不能脱离实际。枣庄的优势是什么?煤炭虽然接近枯竭,但还没有枯竭。枣庄发展煤化工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为什么不发展它呢?即使是将来,枣庄的煤炭挖完了,但还有周边地区,菏泽、济宁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到时候枣庄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依然有发展煤化工产业的优势。”

        当然 ,煤化工只是枣庄发展的替代产业之一,枣庄也在积极培育机械制造、水泥建材、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其他接续替代产业,这都将为其转型提供支撑。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