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枣庄3月6日讯 明“嘉定四先生”之一、诗书画俱佳的李流芳,有“谷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的诗句,还有《滕县道中》诗:“山欲开云柳乍风,杜梨花白小桃红。三年三月官桥路,策蹇经过似梦中。”除“谷城”句外,他所描写的都是途经北京至福建驿道中的滕县(今滕州市)春日景象。 到了清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的诗坛领袖王渔洋路经滕县触景生情:“薛北滕南几问津,远山如画黛眉新。惟余底事堪惆怅,不见花开白似银。”此时距李流芳过滕已近百年,“薛北滕南”正是滕县“官桥路”,见不到“花开白似银”,渔洋山人自然要有一番感慨了。就是这番感慨,引起了许多文人学士对“滕县花开白似银”的唱和及探究,成为历史上颇为有趣的一桩诗坛公案,时过几百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雍正八年的探花梁诗正经过这条驿道时赋诗:“东阿南望尽模糊,如黛山色黯欲无。我比渔洋更惆怅,风蓑雨笠谷城图。”乾隆十年的进士宋弼路经滕县写道:“滕县花开白似银,长蘅佳句最清新。王郎曾此添惆怅,况是寒天过小春。”道光年间,《两般秋雨庵随笔》的作者梁晋竹在其祖父的笔记中发现一诗:“惆怅渔洋句漫猜,看山谷下独徘徊。檀园自是诗中画,滕县花偏为我开。”并有注:“余今过谷城,见四面山色,遍野白花,始信前辈诗不妄作,渔洋或非其时耳,遂成廿八字证之。”山东粮道宋思仁《过夏镇》(今微山县)亦有“花色暗思滕县白”之句。 那么,当年滕县“薛北滕南”古道旁究竟有没有盛开的白花呢?李流芳之后,或说其无或说其有,莫衷一是。1990年代后,梦生先生在《滕南花开白似银》文中讲,这里自古就有很多梨树,春催梨花开如雪似银是很自然的事;李广星先生在《滕州史话》中,也认为古时有之,只是清末民初战争破坏,特别是被日本侵略军“砍伐殆尽”了。 到此诗案是否可以了结了呢?实际上仍有可商榷之处。一是,清代惟一证之有花的梁诗注中说“四面山色,遍野白花”,是在“谷城”看到的,并非滕县“官桥路”,这也是另一种“诗中画”;实则在薛北滕南古道旁也看不到四面山色,倒是王渔洋的“远山如画黛眉新”是如实描写。二是,李流芳所写的“白似银”之花,并非是结梨子的梨树之花,而是杜梨之花,他在另一首诗里明确写道“杜梨花白小桃红”可以为证。杜梨即棠梨,又名甘棠,花白色,其树经过嫁接后才可成为结梨子的梨树。 明万历丁未(1607年)早春,李流芳与钱牧斋、尹嘉宾同行北上会试,一路赏景言志,豪情满怀,过滕县时正值梨白桃红,莺歌燕语的仲春之时,也就是这一路三人行,使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用钱牧斋晚年为尹嘉宾写墓志铭的话说“古人所谓兄弟矣,但各姓耳”。北上会试后,李流芳寄诗钱牧斋,有忆及“谷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之句,抒发北上同行的情感。明代天启辛酉(1621年)秋天,钱牧斋“还朝”,再过滕县时不免往事历历在目,不胜感慨,有《丁未春与李三长蘅下第并马过滕县贳酒看花已十四年矣感叹旧游如在宿昔作诗以寄之》的长诗寄情:“滕县春来花万树,花白花红夹烟雾。交加嫩蕊欺艳阳,灼灿繁英照日暮。……推寻旧迹如见君,花白如银咏君句。沈吟感叹日欲西,为君酹酒田文墓。”此诗写景抒怀,景美情长,对“花白如银”之句特别赞叹。可见,谈论李流芳“滕县花开白似银”的佳句,不能不首推钱牧斋。 由钱牧斋的诗可证,当年滕县驿道旁边确有“杜梨花白小桃红”之景,而且是花树繁多,目不暇接,李流芳的“滕县花开白似银”是纪实抒情之作,并非“诗中画”。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任滕县县令的赵邦清,此人被当地人士称为“真学问、真经济”,治滕期间多有善举,其中之一就是在驿道两旁栽花植柳,因此滕县有“花县”之誉。此事不仅在滕县旧志中有记载,而且与他同时代的文学家袁宏道,在《过滕县赠滕尹赵年兄乾所》诗中也有记述:“乘月过滕里,踏沙度薛城。山云封去马,野葛翳行旌。官舍栽花遍,民家种柳成。停车问父老,之子有能声。”赵邦清,字仲一,号乾所,与袁宏道万历二十年同中进士。袁宏道经过滕县时,亲眼目睹了赵邦清栽花种柳的业绩,听到了当地百姓对赵县令的称赞。李流芳、钱牧斋等路经滕地时正是赵邦清离滕不久,这个“花县”政绩他们是能够看到的。 再说王渔洋的“不见花开白似银”。《王渔洋诗话》中说:“‘谷城山好青如黛,滕县花开白似银。’嘉定李流芳(长蘅)诗也,余最喜之。甲子使东粤,往返两过滕县,不见一花,赋诗云……”。他所赋的就是“薛北滕南几问津”一诗。 想来,王渔洋往返滕地无花可赏,一是不得其时,二是即使恰逢其花季,时距李流芳、钱牧斋北上会试已有七十余年,其间经历了改朝换代和燕王夺位的战争,就是没被战事毁坏,如果后任滕县县令对路旁花木不注重保护和更新,时间这么长,大约也是花残柳败了。 王渔洋因何而“惆怅”?清代康乾年间文人金埴的笔记《巾箱说》中说:“明李长蘅流芳有‘滕县花开白似银’句,渔洋先生(王大司寇士禛)《过滕》诗:‘薛北滕南几问津?远山如画黛眉新。惟余底事堪惆怅,不见花开白似银。’观此,则先生之与长蘅,不惟赏其句,且怀其人矣。”金埴之父金煜曾为山东郯县知县,“埴客鲁最久”,他曾以后生晚辈的身份谒见过王渔洋,王称其为“后进之秀”,二人有交往。金埴对王渔洋“不见花开白似银”之句,释义为“赏其句”“怀其人”,真是一语见真情,使人疑云顿开。再就是王渔洋“不见一花”之叹,亦有时过境迁,人去物非的感怀之情。可知,王渔洋不仅是“诗不妄作”,而且是意境深远的。(来源: 大众日报 孙清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