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内容 > 枣庄市情

枣庄概况  

发布日期: 2012-06-07 来源: 编辑:张秋峰

       

    城市名片
      江北水乡·运河古城
    市花市树
      石榴花 枣树
    枣庄区划
      五区(薛城区、市中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和山亭区)一市(滕州市)
    名称由来
      古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处建立庄园,种枣树。种枣的目的是为了制造矛的木杆、箭杆以及车轴,考虑到枣树成材十分缓慢,所以,此地应为炎帝部落腹地。著于清光绪年间的《峄县志》亦有载:枣庄因当地枣树居多而得名。
      138年前,中兴煤矿公司在此成立,并逐渐成长为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中兴公司亦十分重视,周总理曾多次关注。因中兴煤矿为民国时期所立,故中兴矿区在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枣庄矿区,中兴一词从此消失,枣庄这个名字更多地被采用。至1960年1月,撤销峄县,将峄县政府迁置枣庄。1961年9月,设为山东省第四个地级市——枣庄市。
    枣庄简介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苍山县为邻,南与江苏省铜山、邳州市接壤,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地形略呈平形四边形,东西最宽56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7%。
      枣庄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枣庄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 ,还是大文学家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凿壁偷光的匡衡,大文学家贾三近的故乡。这里曾诞生过滕国,薛国,小株国,郳国,鄫国,蔇国,逼阳国等历史国家都城,是全国两个出现历史古城邦最多的城市之一。
      枣庄是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既有北方城市的豪放,又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素有“鲁南明珠”之称。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众多,人文古迹荟萃,蕴藏着深厚的旅游发展潜力,新的旅游形象定位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枣庄山川秀丽、名胜众多、风光优美,可以概括为“四个最”:一是我国最大最美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湿地,面积达到63平方公里;二是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400年前发生的郯城大地震,把熊耳山震成两半,形成一条几百米长的大裂谷,被地质专家誉为地震遗迹中的“奇迹”;三是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崮为五大岩石地貌之一,是鲁南地区特有的地质现象。鲁南七十二崮,第一崮当属枣庄的抱犊崮;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十二万亩“冠世榴园”。石榴原产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我国,西汉一代名相匡衡从长安带回枣庄种植,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农业遗产。
      枣庄,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名胜古迹众多。可以概括为“四个数字”:一是7300年的始祖文化。早在7300年前,人类就在枣庄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北辛文化”,是迄今为止黄淮地区考古发现最古老的文化,也是东夷文化的源头。二是4300年的城邦文化。先秦时期,枣庄境内分布着7座古城邦,是我国古都城分布最密集的两个地区之一。三是2700年的运河文化。境内最早的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拥有京杭大运河上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合璧特征最鲜明的台儿庄古城。四是130年的工业文化。枣庄是近代民族工业文明的发源地,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华资企业——中兴公司在这里诞生,并发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股票。
      枣庄还是红色革命的热土。近代有震惊世界的台儿庄大战,名扬四海的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的英烈,鲁南战役的辉煌,枣庄因此博取了“中国红色经典城市”的美称。如今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群雕巍然屹立在美丽的微山湖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古运河畔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参加台儿庄大战的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宏伟场面。2005年,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台儿庄大战纪念地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枣庄市与井冈山、西柏坡、延安一起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重点调度的20个红色旅游城市。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