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称自己是个不安分的人。大学毕业后,他接受分配回到家乡,工作体面、收入稳定,而且他的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领导也极为重视,照此发展,前途不可估量。可他却不甘于此。“人活一辈子,不能不干点什么。”办公室喝茶、看报的生活,让他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他开始在工作之余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他卖过手机、开过清洁公司、办过加工食品添加剂的工厂,可由于各种原因,他的创业路并不顺畅,投资成了赔钱的买卖。然而,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小事,因为在不断地开创中,他摸索到的是丰富的经验。
王振的不安分还表现在他不喜欢跟风,喜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上,或者说,他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绝不盲从。“干别人没干过的事”,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新事物有更多的潜力和市场。在选择创业项目之前,他曾先后考察了北京、成都、重庆、杭州及省内各地,他发现外地特色小吃店的经营管理都很正规,这让他想到了同是特色小吃的家乡的菜煎饼。
王振的母亲推三轮车在老家洪绪镇卖菜煎饼已有多年。在王振心中,菜煎饼不仅是他引以为傲的家乡小吃,它还曾为他们家带来过收益的欢乐,烙菜煎饼更是母亲的一大手艺。因此,对于菜煎饼,王振似乎有别于常人的亲切。然而由于卫生、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街头地摊的菜煎饼与外地特色小吃相比总有些羞于见人,“拿不出门面”。
为什么外地的特色小吃就可以做大做强,而家乡的菜煎饼却止步于街头地摊?这么好的产品,却没有人将它正规化?王振陷入了深思。他知道一定有很多人和他一样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付诸于行动,因为这其中隐藏的风险太大,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太多。可是外地的小吃不也是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过程吗?王振突然产生了一个冒险的想法:继承母业,尝试将菜煎饼“升级改造”。他知道,他面临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便不成功,但起码别人还能借鉴(经验),或许以后还有人能干起来。”这,倒也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此时,王振的父亲突遭车祸。这次事故让他们花去了十几万元钱,父亲经营的汽车维修生意一下“停摆”;母亲原本在村子附近卖菜煎饼,车祸之后只能在医院照顾父亲,全家人都靠王振的工资维持生计。面对家中的困境,王振要“干一番事业”的心情更迫切了。几次劝说父母,终于征得了家人的同意,王振立刻开始着手准备。
王振是个实干的人。“做事业,就要脚踏实地,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从小到大上学都当班长的王振,做事很有远见。他为这次的投资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先从面饼的开发做起。别看买卖小,竞争却特别激烈,为了做出特色,王振就在面饼上下功夫。好在早前,母亲就做过改善面饼的尝试。普通的面饼都是白面饼,存放的时间短,烙的时候火候还不易掌握,效率又低。针对这些缺点,王振和母亲就研究开发一种新口味的面饼。从增加杂粮面开始,玉米、小米、花生、大豆、芝麻、地瓜……用石磨将粮食磨成面,再利用它们之间的酸碱度,将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成面糊,做成各种口味的菜煎饼,送给亲友乡邻品尝,听取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慢慢地,由只用一种白面配制,增加了5种、8种直至13种杂粮,烙的面饼不仅好吃,营养丰富,而且存放时间长,还提高了烙饼的效率。面饼的实验成功之后,王振又在老家附近开了一家兼卖菜煎饼的小餐馆先行探路,没想到,卖出的菜煎饼深受好评,不少人劝他赶紧到市区开店。三个月后,在亲友的帮助下,王振筹集了资金,参考肯德基的选址方案将店铺设在了人流量大的路段,新店开张在即。
作为家乡的特色小吃,身边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对菜煎饼有一种莫名的情结,由此王振开菜煎饼店也备受市民关注。“小本生意做大买卖,能行吗?”不少人怀有这样的疑问。行人、附近水果摊的老头老太们,还有一些退休的老教师都劝他,“不行,一个菜煎饼才卖几毛钱,你一天得卖多少啊?”面对大家的热心和保守,王振只是了然于胸地笑笑:在此之前,他早已做好了预算。然而,事实还是让他有些意外:菜煎饼供不应求,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就卖没了。用了短短一周的时间,大家就看到了结果。“我几年前就想开店了,但是……”客人羡慕的话语,店内熙熙攘攘的人群,无不透露着这样一个信息:王振成功了。
枣庄、邹城甚至西安、南昌、成都、郑州……不断有人慕名前来要求考察学习。在店内听见外地口音不足为奇,开业还没一个月,就有人找他商议加盟合作事宜了。现在,王振正筹备网站的建设,他要将菜煎饼推广开来,而他对加盟商家也有一条不变的原则,那就是一定要突出滕州文化、融入滕州文化,“让顾客在品尝菜煎饼的同时能了解到滕州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甚至更多。”一句朴实的话语背后,笔者看到的是他对家乡的一片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