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当年县城里有元、明时石牌坊多座,为区分又称“乾隆铁牌坊”。尤其是毛主席视察江北地区途经滕县询问铁牌坊的事,此后滕县铁牌坊远近闻名。乾隆铁牌坊被毁虽已40多年,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六城同创”之时,市委、市政府启动民心工程,决定恢复铁牌坊。
1989年版《滕县志》记载:“铁牌坊,位于北门里街中段,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是进士黄钟为其母李氏所造节孝坊。设计特点为石铁结构,造型奇异,国内罕见。其建造方法为四楹宫殿式,下为石座,基座高约0.8米,上面矗立8根高约3米之彩花石灰岩水磨石柱,柱呈方形周长约2米,柱根部装修有云形石雕支撑。上覆铸铁坊盖,为现场冶铁浇铸重檐式飞檐斗拱,重梁起架,并有“圣旨”等字样。坊前南北两侧,雄踞两尊高约2米的石座铁狮子,石座雕工精细。堪称滕县石雕一绝,1966年夏被砸毁。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滕县志·卷九》里《孝义·黄钟》传记载的大意是:黄钟,字季通,五岁丧父。晚年为使老母李氏欢心,在住宅西构建小园,种植花木,以供老母颐养天年。黄钟是闻名的孝子,滕县知县李是“扬州八怪”名人之一,撰文刻石镶其门旁称“养亲园”。黄钟的孝行深得官吏百姓称赞,地方官吏上奏朝廷。乾隆皇帝十分赞赏,颁发“圣旨”褒扬李氏节孝,准予在城里建立牌坊。筹建伊始,认为用木石制造不坚固,不如用铁铸造可持久延年,遂决定用冶铁浇铸建造石基座铁牌坊。黄钟开始闭门谢客,昼夜构思,绘制图案,选请能工巧匠,亲手制作模具。历时五年,终于建成上有“圣旨”的乾隆铁牌坊。县志记载,黄钟这时已是“手指疮痍,须发尽落”。
在滕县城里,昔日有元、明两代各种结构造型的石牌坊数十座,唯北门里乾隆铁牌坊最具典型施工工艺特色,属清代早期石门柱铁牌坊。后被载入《山东通志》、《滕县志》及《古滕黄氏家乘》(家谱)。滕县是清代全国著名的甲级大县,滕县铁牌坊也随之名扬天下。1958年8月9日,毛主席视察江北地区途经滕县,在滋阳(兖州)至济南的火车上接见县委书记王吉德,王书记向毛主席汇报滕县工作时,毛主席还特别关注询问滕县铁牌坊。乾隆铁牌坊经历战火,而在1966年夏天却被砸毁。
另据1997年12月第六期(总第二十四期)《春秋》杂志记载,“铁牌坊始铸于清乾隆壬戌年(1742年)铸成于清乾隆丁卯(1747年)。毁于1967年‘文革’破‘四旧’中。历经22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铁坊为宫殿式楼阁式。中间高,两侧低,由8根铁石柱支撑,飞檐斗拱,坊高13米。坊前两侧各有约一立方‘工’字型台石,台上各踞约2米高铁狮。坊的斗拱铸有‘月照飞檐,鸟归斗拱’8个楷书大字。正面居中有3块匾额,最上块铁有竖写小篆体‘圣旨’二字。中间一块铸有楷书铭文‘前明淮阳巡抚都察右佥御史监法军饷制下黄家瑞之孙黄愈亮之妻黄钟之母李氏节孝坊’,下边一块铸有‘钦旌节孝’4个楷书大字。铁坊主黄钟,清乾隆庠生。黄钟父愈亮,早年去世。祖父兰森、字畹九,康熙甲科进士,官至中丞。曾祖黄家瑞,字祯臻,明末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进士,辛巳(1641年)中丞员外郎。”
为抢救史料,当时的县博物馆长万树瀛先生,冒着政治风险拍下照片,并把胶卷底片交给友人刘康世珍藏。此后,刘先生把旧照寄往山东省政协发表在《春秋》杂志。去年5月24日刊登《流传在鲁班故乡的故事(图)》,《滕州日报》编辑部访到刘先生才将图片发表。
今年7月24日,市委书记王忠林在全市“六城同创”工作动员大会上指出:“启动建设滕国故城遗址公园、文庙公园,恢复铁牌坊,加强龙泉塔保护、美化,实施市政府原址区域改造,修缮老县衙,修复王家祠堂,恢复建设历史街区,彰显古滕文化魅力。”“六城同创”民心工程,彰显古滕文化魅力,市民欢欣鼓舞,游人翘首以待,一睹昔日乾隆铁牌坊的风采! (颜锡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