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基金不惧88魔咒 信心还在
2013-02-04 15:57: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连续多日的反复震荡之后,2月1日A股市场再次高歌猛进,上证综指一举突破2400点大关,全周再现五连阳景象。 大众网枣庄2月4日讯 在连续多日的反复震荡之后,2月1日A股市场再次高歌猛进,上证综指一举突破2400点大关,全周再现五连阳景象。 对市场如火如荼的走势早已不安的资深基金经理有些懵了,防备市场调整而打算减持的投资人士难以淡定了,许多普通投资者更是直呼“看不懂了”。 “不是说"88魔咒"快来了吗?我今天还卖掉了大部分股票,不会就这样踏空了吧?”一位入市不久的年轻股民略带懊恼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88魔咒”指的是,当公募基金的股票仓位达到或接近88%左右时,由于后续“弹药”不足,股指很可能出现调整或者掉头向下。在市场实际运行中,这一现象已多次上演,让不少投资者信服。 不过,目前许多基金经理对股市热情不减,他们认为,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板块行情的分化,都有可能淡化“88魔咒”的冲击。这一点,在中国证券报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也得到了证券公司、私募基金、保险资管等方面人士的呼应。只不过,与公募基金相比,这些机构大多没能站在本轮行情的风口浪尖,在一番奋力追赶之后,目前,他们开始走稳健路线,不愿再逢高加仓。 基金经理:卖了又买 “我们有基金经理前一阵减仓卖掉了一些股票,但这几天又买回来了。”上周五,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表示,近期公司投研部门整体都很乐观。虽然意识到市场再往上走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而股票基金的仓位前一周就达到了84%,但他们从多个角度来衡量,认为反弹行情还没有结束。 “我们的投资总监认为,基金仓位走高具有一定的风向标意义,但并不会对行情演进形成很强的约束,首先就是公募基金现在的资产规模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有所弱化,要想凭一己之力决定行情的发展还真是比较难的事情。”上述人士说道。 不过,他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去年底以来的这一轮来势迅猛的反弹行情中,公募基金还算步调比较快的,虽然一些公司和基金经理在早期有些迟疑和旁观,但基本上在去年12月后期就挥戈而上,大举加仓了。总体而言,有经验的基金经理可能在此次反弹中“一个都不少”。 “你猜怎么着?12月中旬我们去北京路演,与一些保险公司聊起来,好像仓位都很低甚至空仓,而且不少公司在股市涨了一点后,就赎回了很多基金,他们还悲观着呢!”前不久,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年度策略会议上,一位年轻的基金经理面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兴致勃勃地说道。 这位基金经理兴致高昂,一是他去年着手管理的一只股票型基金净值乘势而上,已从亏损实现翻身;二是作为公司的首席策略分析师,他从去年9月底开始认定经济见底,推荐加仓和配置汽车地产、银行等早周期板块,得到了公司内外的一致认可。 “我早就说过,我们做策略研究不要去想太多政策啊、调控啊这些外在的东西,关键是把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把握住。这个核心弄清楚了,其他的如政策会怎样体现,我们心里自然而然就有数了。”这位基金经理侃侃而谈。 “去年9月底我已认识到经济真的见底了,PMI数据逐月回升,发电量增速日见提高,铁路货运量也明显回升。那个时候还有很多人在找各种理由不认可这个趋势,要么说是季节性的波动,要么认为是短期的政策刺激所致,难以维持。实际上研究宏观面的人都应该很清楚,经济运行有它自己的惯性,一旦触底之后,短期内是不可能又掉头向下的,比方说,在建工程不会建了一半就停掉,它至多会因为春节而缓一缓,但春节过了还会继续开工,这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的开始。而我们看看中国的宏观经济史,30年来没有哪一个经济周期是短于三个季度的。所以我说了,2013年一季度结束之前我们可以放心加仓,配置品种可以从早周期到化工、机械、水泥等中期品种,因为经济增长必然会延续到那个时候,而通货膨胀还没有恶化。”这位基金经理信心满怀地说。 “我一直对于市场是否具备真正好转的基础心存怀疑,但我也一直认定,市场一旦冲破2150点我将大举加仓。而且我的重仓股数量并不多,持股非常集中,所以我很快就把仓位加上去了,对于反弹还是把握得很到位的。”另一位基金经理说道。 面对年轻人的高昂情绪,这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一位在证券行业已经浸淫15年之久的资深人士表达了他的一些担忧。他认为,现在市场有鸡犬升天的气象,一些概念股和中小盘股炒作得很厉害,这不是一个好现象。正是在这种时候,要提防市场随时可能来临的调整。 不过,话锋一转,这位投资总监也表示,他不认为反弹行情已经棋到末局,公司预测A股市场今年的高点将达到2700点-2800点,而他个人,则明显倾向于银行、地产等大盘蓝筹板块。 “银行股的估值修复行情我认为还没有走完,因为虽然银行股涨了这么多,但公募基金配置的比例还比较低,此外银行股现在的估值也仍然不高,PE还不到10倍。现在市场里的大股票估值太低,中小盘股票却存在大面积的系统性高估。”这位投资总监总结道。 “我们也是这样的看法。”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表示,在经过之前连续的上行之后,估计后市指数上涨的空间和速度难以如之前那样强劲,个股层面也将呈现结构性的分化。 “我们最看好的仍然是金融股,对银行的看法更好于券商、保险股票。”这位人士说道。他同时透露,公司里数位股票型基金经理的仓位都已经加到90%以上了。 私募券商:相对谨慎 老王是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天寒地冻时分,他还在勤奋地外出调研。接到中国证券报记者的电话,他坦率地表示,自己在这轮反弹中表现相对被动,产品的业绩并没有很夺目的表现。 “之前我们太谨慎了。当时的股市气氛很悲观嘛,维稳行情也完全告一段落,我把仓位都砍到20%了,虽然也感觉到经济可能在回升,但觉得股市的反应还很难讲。没想到一涨起来就这么猛烈,想加仓银行、证券、机械都有点恐高了。” 老王表示,股市涨到现在,他觉得空间已经不是很大了,自己最多也就看到2500点左右。既然错过了,就索性做个旁观者吧。他告诉记者,在私募圈里,像他这样状态的也有一批人。因为私募基金无最低仓位限制,大家此前都把仓位降得很低,几乎成了股市的“隐者”。或许是思维定势作祟,一再误判形势,错失行情。但也有一批人在这轮行情中玩得风生水起,行动做派比公募基金还猛,相当快速地把仓位加上去了,追的也是金融、券商类的高弹性品种。 “我个人还是对成长股情有独钟。短期来看,那些价值型的蓝筹股票可能会表现突出,但时间拉长一点,我们团队还是认为有稳定增长预期的、成长性较好的股票能带来更大的收益。现在,我就在观察白酒板块了,关注它们的股价波动,了解它们的销售数据和坊间看法,包括批发价、零售价等等,等待拐点的来临。”这位私募人士说道。 一位券商自营人士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印证了上述说法。他表示,由于一直以来的要求标准都是做绝对收益,因此在股市跌破2000点时,不少同行都降到了零仓位或半仓操作,因此反弹起来后其业绩也就跟公募基金拉开了差距。“我们现在对后市相对偏谨慎一点,不倾向于在已经累积了比较大幅度的板块或行业中去加仓。股市方向性的抉择,可能要等到春节后三月份才会明朗,但是1949点那样的低位显然是不会再来了。”他说道。 保险资管:边走边看 “不低呀,我们现在的仓位不低了。公司整体的股票仓位,不算上持有的基金,大约在10%-14%左右,这对于保险资管公司来说,已经很高了。”这个周末,一家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人士和中国证券报记者聊起了这样的话题。 对于“88魔咒”的传说,以及保险资金习惯趁反弹大举赎回基金的传闻,他笑着表示,对“88”魔咒时有耳闻,但有时候机构的力量并非像外界想的那样大,例如这一轮反弹行情,QFII和部分散户就远远跑在了其他机构前面,称得上先知先觉。谈到投资压力,他告诉记者,有部分保险资金可能存在兑现浮盈的压力,但是站在这样的时点,保险公司一般都处于做全年投资规划,核定下一年度收益率目标的时候,所以从年度布局的角度考虑,不应该会大幅度地卖出股票。 “据我所知,前不久平安资管还加过仓。”这位人士说。 他表示,从他和同业的交流来看,保险资金现在大多是“既不特别乐观,也不特别悲观”的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也认为,在大盘走到2400点-2500点的区间时,可能会出现比较多的减仓举动。 “其实保险资金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比公募基金还要高一些,不过银行股涨到现在,我们也不太倾向于再进行增持了。我们更多地考虑其他可能的机会,比如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机会,还有电力股的机会等等。在2012年之后,我们相信电力股会有比较确定的机会。在香港市场,电力股最近已经大涨一回了。” 聊起具体的投资,上述人士似乎比预测后市更感兴趣。对于后市操作,他说现在大家都是“边走边看”,但在寻觅具体的投资机会时,业内认为还是更偏向于蓝筹一些。 “又到2、3月份了,这是年度业绩逐渐公布的时候,可以配合业绩、政策风向来投资一些股票。”他这样说道。
责任编辑:王斯澄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