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锐评

全国媒体评滕州"反回扣医生"被孤立事件  

发布日期: 2010-10-09 17:05来源: 编辑:枣庄大众网

       

        枣庄大众网10月9日讯 滕州“反回扣医生”杨国梁被同事孤立事件被报道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就此发表评论:

    新华每日电讯:《医生反回扣遭逆淘汰,究竟谁有人格障碍》

        一个拒绝回扣的医生、反腐败英雄、以患者利益为重的好大夫,竟然成为众矢之的,且被安插上羞辱性的符号,不能不令人唏嘘。其实,杨国梁的遭遇并不让人有太多的错愕之处,说白了,这就是逆淘汰的最新例证而已。按说,在一个正义昂扬的社会里,英雄应该受到褒扬,成为榜样,为人敬仰,即便不能如此,也起码不会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用恶言劣行攻击和伤害。遗憾的是,杨国梁遭遇的是后一种悲情遭遇。他不仅不为同事钦佩,还遭受了逆淘汰。
        说到逆淘汰,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前不久,推行免费医疗的首创者本人就感叹自己被贬。杨国梁等之所以遭遇逆淘汰,原因并不复杂,无外乎就是打破了潜规则,或者将潜规则公之于众,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其实,杨国梁的遭遇更让人感到悲怆。
        其一,它揭曝了人性的幽暗。其实,杨国梁的个别同事对杨愤愤不平,不难理解,借用他同事的话说就是,“我们医院现在是负债经营。不以药养医的话,将来怎么办呢?这四百来人难道就喝西北风?”这种逻辑很紊乱,难道因为医院负债经营就可以“宰割”患者?还有同事称,“你(杨国梁)和科主任再怎么打架,也不能到纪委去告啊。”这是典型的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杨的同事之所以讨厌杨,是因为杨的告状,直接导致医药代表来得少了,回扣也少了。从这些心态看,杨的正义举报的确“伤害”了同事的利益,同事心怀不满、反戈一击,也属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正是人性幽暗的表现。
        其二,它揭曝了不合理的机制的幽暗。其实,杨的同事的反应是人们能够预见的,现实中不是有很多人为了蝇头小利蝇营狗苟吗?何况杨的行动断了他们的财路。但悲哀的是,体制内或者说官员们的反应令人更加沉重。且看这些怪相:当地卫生局长渠怀勤坦承滕州市中医院确实存在药品回扣问题,但表示“药品回扣问题在医疗行业中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杨国梁被科室主任徐某殴打,徐某只被责成赔礼道歉,被调离科主任岗位;按照收受药品回扣5000元即可立案的标准,不少科主任及医生都应移交司法机关立案侦查,但仅有一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当逆流如此强大,难怪杨国梁被逆淘汰。
        同时,还能看到的是,这些同事已经形成了体制化生存,不合理的机制对他们有巨大的吞噬作用,一是饭碗,这无形之中促使他们与不良机制同流合污;二是利益结盟,现行机制为他们吃回扣提供了可能,他们把吃回扣当做常态,形成了制度惯性,反回扣的杨国梁就成了异类,因此结成利益联盟的他们必然排斥杨国梁。
        哪里有逆淘汰,哪里正义就遍体鳞伤。祛除逆淘汰,得从祛除人性的幽暗和机制的幽暗开始,一方面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回归公益,走出以药养医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就是积极宣扬一种邪不压正的稳定价值观,谁邪恶谁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谁正义谁就受到褒扬。当然,这说着容易做着难,最可行的方式就是将潜规则公开化,一旦恶言劣行被曝露,整个社会的正义力量就会声援那些孤独的英雄,正义就不再孤独和孱弱。(王石川 媒体评论员)

    钱江晚报:《拒开回扣药遭同事孤立 有人格障碍的不是他》

        个别人不能团结合作,造成矛盾滋生,必须清理才能有利于医院发展。——山东滕州市中医院一领导
        最近,滕州市中医院的医生杨国梁因为拒开回扣药和单位的同事发生冲突,同时还举报医院里回扣成风,于是杨医生不仅遭到了同事的孤立,被领导批为不团结的个别人,还被怀疑有人格障碍倾向。

    扬州晚报:《医改如何“德不孤 必有邻”》

        “德不孤,必有邻”,是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一个人要是有德行,必然不会孤单,因为会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到他身边。可在山东滕州,一位只是不愿做亏心事的医生,被孤立了。
        事情是这样的:滕州市中医院的医生杨国梁因拒开回扣药和单位的同事发生冲突,同时还举报医院里回扣成风,于是杨医生不仅遭到同事的孤立,被领导批为不团结的个别人,还被怀疑有人格障碍倾向。
        在这里,道义上的个人选择与面对利益时的集体选择发生了冲突。前者的选择是向善的,后者则选择了顺从潜规则。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何那种向善的选择如此孤立,而“从恶入流”的力量如此强大。
        这让我想到了国美案中,对黄光裕判刑时的思量:究竟是个人行贿还是公司行贿,若按前者,罪责更重;若论后者,则可轻判。这样的逻辑应该可解释滕州市中医院里发生的故事。这不仅是简单的法不责众——在国美,若按公司行贿,可以看成黄光裕是为了公司利益而作出了牺牲;而在滕州市中医院,那些拿了回扣的医生,则觉得这是为了单位增收,他们心中可能不仅没有愧疚,反而有一种荣耀感。
        把这样的情景放置在医改过程中,便呈现出医生个人、医院、政策或公众利益之间的三角关系。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当医院存在牟利冲动时,作为医院职工的医生在遵守职业操守与效忠单位之间作出抉择,他该维护公众利益还是单位利益?这也验证了前不久医院等事业单位对职工实行绩效考核时的担忧:考核的是医生的创收能力还是医德医术?
        必要的解决方略当然是恢复医院的公益性质,这已是老生常谈了。然而,滕州市中医院显然是公立医院吧,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这里,再度表明,恢复公益不仅需要口号,更需要切切实实的技术手段。
        在这里,除却医院,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医生恢复“医者仁心”的本色,而不是让其随波逐流在潜规则中。
        我们可否做一个理想化的设计——让每个医生直接对公众负责,而不必被医院左右,也就是说,在行政上,每个医生直接隶属于医疗卫生监督机构或是一个职业共同体,医院只是其行使业务工作的地方。
        当然,这样肯定会存在效率方面的问题,最终的解决手段还是在医院。(评论员:王子明)

    凤凰网:《另一种“劣币驱逐良币”》

        老实说,我不愿这是真的,但我又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传统的“警世恒言”里,早就收录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一类警句。按说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生,本来就应该有天使的品格,悬壶济世造福生灵;而以病人作为“算计”的对象,想方设法使其受损——包括精神、物质和身体的诸多方面,都不是天使的行为,反倒是魔鬼的伎俩。因之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法治层面,都在鞭笞的范围之内。可是现在怪了,一件本来应当看作是正确的选择,比如不拿回扣,不乱开药,却遭到上至领导、下到同事的集体反对,被认为是“不能团结合作,造成矛盾滋生”,似乎只有“清理”殆尽,“才能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其实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种怪事的不怪之处,即,你断了人家的财路,人家焉能不群起而攻之呢。
        可是吃回扣乱开药,只能加重病人的负担,尤其在民众将看病贵视为“三座大山”之一的时候,更是如此。而且,这是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因为它没有任何诚信可言。而一个不讲诚信的社会,是生存成本最高的社会。设想一下,你凭借手中的处方权,胡乱给病人开药,攫取其中的不义之财,凭什么要求蒸馍的不加增白剂,凭什么要求小商贩不用八两秤,小作坊不勾兑假茅台?至于奶农添加“三聚氰胺”,未必就那么不可理喻。总之,一个诚信坍塌的社会,讲“利”一呼百应讲“义”到处受阻,那么谁都可能利用自己的便利,做出加害于人的事情来,结果人人想为刀俎,个个成了鱼肉,谁都难逃其害。
        因此,想要生存在一个没有欺诈的环境里,就应当保证杨国梁那样的医生,不要像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地驱逐出去,更不要任意地诊断为“人格障碍”。当标准错了的时候,所谓人格障碍,可能恰恰就是自己。同时,作为白衣天使,即便你到不了天使的境界,至少应到记住“希波克拉底誓言”。因为在我看来,誓言中“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这些不啻就是医生的道德底线,守住了,“神祗”会让你的生命与医术得到无上的光荣;如果有意违背,当然也将会人神共愤、天地共怨。那时,你就怪不得别人,只怪自己缺少道德了。

    深圳特区报:《反回扣的“唐吉诃德”》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山东滕州市中医院医生杨国梁拒收回扣,并向市委举报医院回扣成风问题,因而受到医院领导压制,遭到同事孤立,连卫生局的文件中都说他“疑有人格障碍倾向”。
        “反回扣医生”成了医院里的另类,原因就在于他不小心坏了同事们的回扣“好事”,搅了医疗行业潜规则的局,也就难怪他成为一个“光荣的孤立者”。由此人们也看清了,到底谁的心里有“病”,谁的人格扭曲。如何不让唐吉诃德式的悲剧重演?人们当深思。(颜庆雄/图 云龙/文)

    东方评论:《无良医院容不得有良心医生》

        用四面楚歌来形容杨国梁的遭遇,不是夸张。如果说遭到同事的孤立还只是“冷暴力”,那么真正“致命”的显然是医院领导“必须清理”的表态,这意味着杨国梁在滕州市中医院将没有立足之地。这一切,皆缘于他举报医药回扣黑幕。杨国梁的行动证明了他还是一位有良心的医生,而他的遭遇则告认我们,有良心的医生无法在无良医院中立足,必然会碰到逆淘汰。有关于逆淘汰的经典说法曰:“你坐在这条船上,却想把船凿沉了,哪还坐船上干吗?”这个说法,要多生动就有多生动。
        无良医院容不得有良心医生。无良医院是一条“贼船”,“贼船”有“贼船”的“潜规则”,谁坐在“船”上并且还想继续坐下去,就必须同流合污。事实上,类似滕州中医院的情形,这几年已在一些医院反复上演过。比如有的医护人员向媒体“自曝”了医院看病开药提成分红的内幕,结果是失去了工作。又比如有的医生以实名举报自己医院的回扣黑幕,却因此遭到“排挤”,甚至殃及家人……既然是“潜规则”,在操作的时候,自然就又会披上一件道貌岸然的外衣,比如赶出大门就叫做“落聘下岗”,比如百般打压让你干不下去,就叫做“主动辞职”。总之是被弄得遍体鳞伤了,却还成了吃黄莲的哑巴。
        与有良心医生的境况迥异,倒是“识时务”者,乱开药、拿回扣,不仅个人收入多多,而且因为给医院“创收”,也会大受欢迎。而如果有谁在良知与利益之间选择前者,那么他从此就成为另类,而且会被抛下“船”去。当然,被抛下“船”去,必定会有堂皇的名号。比如“必须清理”杨国梁,就叫“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医院发展”。——无良医院是一条“贼船”,“贼船”有“贼船”的“潜规则”,谁坐在“船”上并且还想继续坐下去,就必须同流合污。
        “潜规则”也罢,“逆淘汰”也罢,淘汰的不仅是几个见义勇为者,更可怕的是其产生的倒行逆施的“导向效应”。倘若“潜规则”和“逆淘汰”毁掉了我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真的成了社会生态,那么又会有多少人“宁为玉碎,不作瓦全”?从这个角度考量,杨国梁遭遇的“逆淘汰”,难道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吗?

    南方网:《医生拒开回扣药遭同事孤立 被疑有人格障碍》

        “个别人不能团结合作,造成矛盾滋生,必须清理才能有利于医院发展。”
        说话的是山东省滕州市中医院的一位领导,最近,滕州市中医院的医生杨国梁因为拒开回扣药和单位的同事发生冲突,同时还举报医院里回扣成风,于是杨医生不仅遭到了同事的孤立,被领导批为不团结的个别人,还被怀疑有人格障碍倾向。
        医生拿回扣不新鲜,但是上升到团结合作的高度并不多见。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但在这家医院,隐藏在口号下面的却是赤裸裸的利益分配。当正常开药的医生成了异类,当集体吃回扣成为秘而不宣的团队共识,那么医生开的药就无法对症下药,而是有利可图,试问这样的医院谁还敢去瞧病呢?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