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食药新闻

六机构发布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科学共识

2017-06-30 09:20:00来源:大众网健康作者:

北京,2017年6月28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六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科学共识》

   为食品添加剂正言

  ——六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科学共识》 
  北京,2017年6月28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等六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科学共识》,帮助公众更全面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明确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呼吁和支持监管部门继续重拳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呼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共识》指出,我国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都制定了严格、详细的标准,按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全方位的科学、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按照国家规定的品种和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共识》还就常见的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进行了介绍。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由来已久
  据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介绍,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十分久远,制作豆腐时使用的卤水(凝固剂)、蒸馒头时加入的碱(酸度调节剂),以及烤面包时使用的小苏打(膨松剂),都是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科学家也研发了许多新的食品添加剂,以满足食品加工和运输存储过程中防腐、保鲜、改善食品性状和风味等需求。
  比如,甜味剂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喜欢甜食是人类的天性,但是某些特定人群因为身体原因不宜摄入过多的糖分,甜味剂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甜味剂甜度高,但多数不参与人体代谢,所以,不会增加热量摄入,对血糖的影响也很小。同时,甜味剂在口腔里不容易产生酸,所以也不会引起牙齿龋变。许多低热量或无热量食品和饮料中都会使用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纽甜等。以甜味剂代替糖,可以在保证食物和饮料口感的同时,有效降低含糖量。
  再如防腐剂,食物很容易因微生物滋生而腐败变质,威胁人们的健康,这曾是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源。在防腐剂出现之前,人们主要通过糖渍、盐腌、晒干等方式保存食物。防腐剂的出现,解决了某些食品的保存和远距离运输的难题,既极大地避免了食物的浪费,又使人们可以享用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食品。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主要目的是赋予和改善食品色泽。食用色素的使用历史悠久,被广泛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常见的色素有红曲红、姜黄、以及β-胡萝卜素、焦糖色、柠檬黄、日落黄等。
  食品添加剂如何做到安全?
  据介绍,我国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都制定了严格、详细的标准,按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全方位的科学、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同时,有关部门还规定,只有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使用食品添加剂时,方可使用。制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是以动物实验的安全剂量除以安全系数(通常为100倍),推算出人在终身每天摄入的情况下的安全剂量。另外,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合成食品添加剂,都是已经在两个以上发达国家批准使用的。因此只要按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
  当前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产生疑虑的主要原因是某些不法商家使用“非法添加物”。
  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工业明胶等,都是非食用物质,不是国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禁止向食品中添加这些非食用物质。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科学共识》由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食品与营养科学传播联盟,共六家专业机构基于相关科学依据,联合制定并发布。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张程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zdz@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