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导流明渠11月截流 难易取决于流速" /> 三峡导流明渠11月截流 难易取决于流速" />

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三峡导流明渠11月截流 难易取决于流速

    2002-10-18 12:00:00作者: 施勇峰来源:SRC-65

     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今天在三峡工地宣布,三峡工程已经具备导流明渠截流条件,同意导流明渠在11月实施截流。

  10月10日至15日,验收组组织47名国内知名专家深入三峡工地进行技术性验收。专家们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三峡大坝泄洪坝段、左岸电站厂房坝段、左岸非溢流坝段、临时船闸坝段、升船机坝段的土建、金属结构安装、机电安装工程以及三峡二期围堰拆除工程进行了严格的检查验收。专家们还检查了导流明渠截流和三期围堰设计、施工方案,检查了导流明渠禁航后维持长江航运的方案落实情况,以及永久船闸的调试情况。在技术验收的基础上,国务院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枢纽工程验收组10月16日至17日进行了明渠截流前的正式验收。

  验收结果表明,三峡二期大坝施工质量满足了设计要求,大坝工作性态正常;导流明渠截流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可行,施工安排合理,截流准备基本就绪;二期围堰拆除工程可以满足明渠截流分流要求;明渠禁航后航运措施和截流后的度汛方案已经落实。三峡工程实施导流明渠截流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根据导流明渠截流施工方案,设计截流流量为每秒1.03万立方米,截流采用上、下游戗堤同时进占的立堵方式。截流水位总落差为4.11米。

  导流明渠截流将使三峡坝址长江河床全部拦腰截断。由于这次截流是在350米宽的“人造长江”上进行的,其截流落差和流量都大于在1997年11月8日完成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负责人介绍,导流明渠截流最终合拢的时间将根据长江水情确定。(完)

  三峡导流明渠截流难在哪里?流量和落差太大

  新华网宜昌10月18日电 (记者 施勇峰) 即将进行的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其综合难度不仅大于葛洲坝工程截流和三峡大江截流,难度也大于世界上已经建成的最大水电工程巴西伊泰普工程的截流。

  导流明渠截流主要难在哪里呢?

  据水利专家介绍,衡量水利水电工程截流的难易,主要看截流龙口合拢时的流速。因为流速越大,龙口抛投物就越容易被冲走,合拢就越困难。而决定龙口流速的主要因素一是截流流量,二是龙口处上下游落差。流量和落差越大,流速就越大,截流的难度就越大。

  根据导流明渠截流设计方案,明渠截流流量为每秒1.03万立方米,在世界上已进行的截流中,截流最大流量是伊泰普工程,其截流流量为每秒8100万立方米;导流明渠截流龙口处上下游总落差为4.11米,而三峡大江截流、葛洲坝工程截流和伊泰普工程的截流落差分别为0.35米、3.23米和3.86米;导流明渠截流龙口最大平均流速,表面为每秒10米,底部为每秒7.8米,而在世界水电工程已经进行的截流中,流速最大的葛洲坝截流龙口流速为每秒7.1米。大流量、高落差、龙口流速高且水深,使导流明渠综合截流难度位居世界之最。

  导流明渠的难度还在于其特殊水流条件。导流明渠是三峡工程为解决长江过流和通航需要而开挖出来的一段“人造长江”。由于是人工开挖出来的,导流明渠底部大多是光滑的混凝土底板,它不像天然河床那样粗糙坎坷,因而在截流时抛投物不容易站住,截流抛投物的流失将大于在天然河床上进行的截流。

  虽然导流明渠截流难度前所未有,但经过多年研究,三峡工程已经成功解决了明渠截流的相关技术难题,并制定出周密的施工方案。(完)
 

责任编辑:lifeihu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