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西北太平洋成功投放3个ARGO剖面浮标 " /> 我国在西北太平洋成功投放3个ARGO剖面浮标 " />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我国在西北太平洋成功投放3个ARGO剖面浮标
2002-11-16 12:00:00 傅丕毅 陈荣发来源:
中国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今天在此间宣布:我国已经在西北太平洋成功投放了3个ARGO剖面浮标。这是我国布放的第一批ARGO剖面浮标。 中国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是在此间召开的“ARGO大型科学观测试验实施汇报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宣布这一消息的。 这3个浮标分别是在今年10月20日、21日和25日投放的。第一个投放在北纬22度01分14秒,东经129度27分10秒,当地水深5319米。第二个投放在北纬18度30分,东经129度30分42秒,当地水深5800米。第三个投放在北纬15度01分,东经136度56分,当地水深4962米。 据悉,布放ARGO剖面浮标是“ARGO全球海洋观测计划”的核心内容,该计划于1998年由美国等国家大气海洋科学家推出,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海洋上层的海水温度、盐度的剖面材料,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科技部于今年年初为“中国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立项。中国ARGO大型科学观测试验项目负责人许建平研究员说:“投放的浮标在海面漂泊约6个小时后,将自动下沉至1500米水深处,并沿着此深度随海流漂移,10天后再浮出水面,它在上升过程中测量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水深等资料,将通过‘阿戈斯定位和通讯卫星(ARGOS)’送往位于法国图卢兹的数据中心,大约在14—26小时后,我们在杭州就可以获得这些浮标测量的数据。”(完) 新闻背景:ARGO计划 新华网杭州11月16日电(记者傅丕毅陈荣发)ARGO计划是由美国等国家大气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一个全球海洋观测试验项目,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海洋上层的海水温度、盐度的剖面材料,以提高气候预报的精度,有效防御全球日益严重的气候灾害(如飓风、龙卷风、台风、冰雹、洪水和干旱等)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ARGO是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的英文缩写,通俗称“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 ARGO计划构想用3—4年时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公里布放一个由卫星跟踪的观测浮标,计划总数为3000个,组成一个庞大的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 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受到了世界各沿海国家海洋、大气科学界的青睐,被誉为“海洋观测手段的一场革命”,它实现了长期、自动、实时和连续获取大范围、深层海洋资料的目的,可从根本上弥补目前天气预报中对海洋深层信息缺少了解的局面,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责任编辑:dg2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